以沈溪三省督撫的身份,就算回到京城,照理說應該擔任六部侍郎,但以沈溪的年歲和資歷,實在難以服眾。
既然任命沈溪擔任六部侍郎不合適,還有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調沈溪去南京,為南京六部侍郎,等到什么時候皇帝覺得時機成熟,再將沈溪調回京城便可。
雖然奉調南京等于遠離核心權力層,但那也不是說就一定沒機會接觸到實權,始終品秩在那兒擺著,很多人只是皇帝想不到給他們安排什么差事,就先調他們去南京的小朝廷鍛煉幾年。
朱祐樘是個善于納諫的皇帝,聽到梁儲的意見,微微頷首,繼續思考這個問題。
本來將靳貴跟沈溪的位置對調一下,應該最合適,但因梁儲反對,還有朱厚照無端對沈溪的推崇和對靳貴的惡意中傷,使得朱祐樘不敢貿然作出撤換靳貴的決定。
良久,朱祐樘擺手:“梁學士且先回去歇息,朕再思慮過。”
梁儲離開后,朱祐樘心中覺得十分別扭,他本是征調沈溪到西北履職,誰知道調令已經發出,卻是跟謝遷沒有談妥,最后造成沈溪無法成行。
現在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面前,既然京城沒有沈溪合適的位置,那還征調他回來做什么?難道真要把這么一個年輕氣盛的少年英才投閑置散,讓那些老臣心里自在終于沒有一個年輕后生添加壓力,就是他想追求的結果?
“傳召劉先生和馬尚書進宮!”朱祐樘又遞了話。
既然把沈溪調回東宮有一定難度,不如跟內閣首輔和吏部尚書談論一下沈溪的安置問題,看看哪個老家伙已經無法在自己的職位上待著,讓沈溪頂上去。
等劉健和馬文升互相恭敬問候,相互攙扶走進乾清宮,朱祐樘不由一嘆,其實朝中最適合退下來的兩個老家伙,不正是眼前這兩位?
馬文升今年已經七十七歲,劉健雖然年輕一些,但也是年過古稀,兩個加起來都快一百五十歲的老家伙,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要不是他這個當皇帝的需要這二位的聲望來完成朝政的新老交替,這兩位請辭多次,他早就準允了。
朱祐樘見到二人時,已在心中有了決定,不能在這二位面前提及要撤換老臣的意思,先問問有沒有官位空缺,或者聽聽他們的意見,能把沈溪安排到怎樣的職位上。
“老臣參見陛下!”
無一例外,劉健和馬文升都以“老臣”自稱,也不能說他們“認老”,本來就很老邁,尤其古人生活條件艱苦,尤其顯老。
朱祐樘雖在病榻上,但還是連忙俯身抬手:“二位卿家請起,賜座!”
老臣覲見,如果是私下請教性質的覲見,皇帝都是要賜座的,這也算是劉健和馬文升的特權。
之前梁儲來,就算皇帝信任梁儲,也沒賜座的意思,關鍵在于梁儲沒到五十歲,在朱祐樘看來已經很“年輕”,皇帝若給梁儲賜座,梁儲或許還覺得并非是皇帝的禮遇,而是對他的一種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