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朝廷大多數人的意見都是讓沈溪留在地方為官,哪里有什么人支持沈溪入調京城?謝遷心里幽幽一嘆,估摸沈溪小兒留在湖廣是當前的最好選擇。
唯獨侍立皇帝身后的劉瑾眼中露出幾分精光,沈溪不能入調京師,對他來說是極大的利好,劉瑾已經開始琢磨下一步如何爭權奪利……
……
……
文淵閣公事房,劉健和李東陽回去后在各自的案桌后坐下,趁王華過來呈遞票擬時,劉健說及沈溪的事情。
劉健道:“陛下對沈溪念念不忘,一直想讓他早些回京任職!”
李東陽點頭道:“如今朝廷風平浪靜,多一個沈溪,指不定生起多少波瀾,不如讓他留在地方,兩省總督的職務對他來說不算辱沒,對朝廷來說也是一樁好事!”
王華好奇地問道:“二位閣老所說,可是弘治十二年狀元沈溪?”
“就是他!”
李東陽道,“德輝,他跟令郎是同年進士,如今他在地方為官,就官品而言,已經是升無可升……己未年那一科進士中,就數他官大。當然,令郎也是個中翹楚!”
王華笑道:“多虧二位閣老提拔,如今他正在兵部供職,希望有所建樹!”
李東陽看了劉健一眼,道:“德輝,令郎一直是在六部任職,之前劉少傅說過,不如也將令郎征調地方歷練一番,如何?以他的能力,朝事已可應對自如,外地可從參議做起,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差事他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對旁人來說,能從六部外調地方為一方大員,掌握實權,應該是值得期待的事情,畢竟京官的位置就那么多,從六部郎中再往上升位置極為有限,有些人一輩子估計都邁不過這道坎。
但王華在朝中打拼多年,知道朝廷的規矩,只要關系深厚,什么奇跡都有可能發生。
京官升一級相當于地方升三級,而且還可以積累人脈,這些都不是在地方能夠比擬。換言之,王守仁可以在六部郎中位置上輪換,一方面可以熟悉各部職能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手里的權力在地方培植勢力。只要能跨過郎中與侍郎間的天塹,王守仁未來執領六部幾乎沒有懸念。
王華道:“犬子如今尚未有能力執領一方,不如讓他留在京師多為官幾年,父子可以時常聚聚,我好多教導他一些!”
李東陽這才點頭:“德輝既然如此認為,那便讓伯安留在京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