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所屬的鋼鐵廠,目前已經建起十六個大高爐,通過沈溪改良后的生產工藝制造出來的鋼鐵制品,此時已大面積供應湖廣以及周邊的贛、閩、桂、貴、滇、川、陜、豫等省。
大明雖然名義上對鋼鐵同樣實施專營,但早在洪武二十八年便下令罷黜各處管治,允許私人自由采礦冶煉,按產量納稅三十分之二。
沈溪一手督促建立的鋼鐵廠,由于采用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冶煉工藝,生產效率遠遠超過粵省的佛山、南直隸的吳江、京師的遵化等鋼鐵名鎮,生產出來的鐵釘、鐵絲、鋼刀、剪刀、鋸子、斧頭、鐵鍋等,以物美價廉迅速搶占市場。
由于工業園區是沈溪以總督府名義,特批由車馬幫承辦,每年工業園區按照規定向總督府繳納十分之一的利潤,生產出來的東西由車馬幫代為銷售,今年僅上半年便產鋼鐵一萬余噸,幾乎占了這個時期大明鋼鐵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其利**豐厚常人難以想象。
在此之前,車馬幫已從總督府獲得大冶縣城西北部鐵山地區的開采權,大冶不僅有豐富的鐵礦石和銅礦石資源,可用于工業煉焦的煤儲量也很豐富,通過水路可以方便地運到工業園區,隨著配套的煉焦廠投產,下一步鋼鐵廠的產能還會進一步加大。
再加上此時湖廣境內有車馬幫投資的黃石、寧鄉等地鐵礦山也開始投產,短期內工業園區所需煤、鐵足夠使用,而且惠娘的商會之前已購買江西萍鄉大片土地,隨著萍鄉煤礦開采,未來以武昌府為中心的鋼鐵基地基本成型。
到目前為止,總督府僅僅只是從工業園區鋼鐵方面的收益,便高達四萬兩銀子,這也是之前沈溪南下平叛,敢于大手大腳花費銀子購買糧食的底氣所在。
況且,除了鋼鐵外,工業園區機械廠生產的紡紗機和織布機,大大提高了車馬幫建立的四座紡紗廠和三座織布廠的生產效率。
沈溪設計的紡紗機,結合了后世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的優點,比目前作為棉紡中心的南直隸松江地區采用的紡紗機工效提高十倍,紡出的棉紗柔軟、精細又結實,而采用飛梭技術同時利用水力進行驅動的水力織布機,更使得織布工效比這時代的織布機提高了整整四十倍。
再加上工業園區配套的印染廠也采用了沈溪發明的先進工藝,如此綜合算下來,武昌布比之松江布成本幾乎節約一半,質量更好,色彩更豐富更鮮艷,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行銷大江南北,這一塊帶給總督府的收入到目前為止也有三萬多兩銀子。
正是因為有如此大的利益存在,由于鹽、茶改革帶來的那點兒損失,已經不放在本地官紳眼里,他們更希望獲得與工業園區合作的機會,能夠以“批發價”拿到鋼鐵制品以及布匹,然后運到外地銷售,從中獲取巨大利益。
沈溪自然不會吃獨食,他想過把大多數人都捆綁到自己身邊,除了向官紳供貨外,他還準備等工業園區步入正軌后,把產權明晰化,到時候作為自己代表的車馬幫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而總督府與三司衙門乃至武昌府縣衙門都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利益均沾。沈溪確信,只要自己在朝中不失勢,沒有人敢打自己產業的主意。
八月十四這天,沈溪在總督府正堂迎接一位闊別已久的老朋友……從南方輾轉抵達武昌府的唐寅夫婦。
唐寅在瓊州管理鹽場一年多時間,隨著鹽場生產步入正軌,不耐寂寞的唐寅返回廣州,去年夏天他曾想北上,重歸擔任兩省總督的沈溪身邊任幕僚,恰逢湖廣西南叛亂、沈溪領軍南征,唐寅不想參與行伍之事,走到贛州便返回廣東,雖然避免了與歷史上的老冤家寧王碰面,但也在沈溪心目中丟分不少。
回到廣州府后,唐寅安生了兩個月,又忍不住帶著妻子游歷粵、閩、浙等地名山大川,到了今年五月份聞聽沈溪已勝利凱旋,他才自杭州優哉游哉向西進發,途中游歷了黃山、廬山、九宮山等名勝古跡。
兩年不見,唐寅沉穩許多,見到沈溪后氣度雍容,舉手投足間禮度委蛇,沈溪差點兒自慚形穢,以為自己是個無所事事的社會游民,而唐寅則是什么微服私訪的青天大老爺。
“……沈兄臺,多年不見身體康健,觀你氣色想來官場得意,春秋正盛。在下游歷江南河川大山,創作出大量詩畫,一并贈送與你,當作見面禮……”
唐寅見面就要送沈溪禮物。
沈溪一聽大喜過望,他一直想收藏幾幅唐伯虎的真跡作為傳家寶,現在真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但轉念又一想,因自己出現而影響命運的唐伯虎,是否還是歷史上那個風流不羈的浪蕩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