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內只剩下朱厚照和幾名服侍他的太監、宮女,朱厚照在微弱的燭火下,臉上滿是無助的表情,眼里滿是迷惘,似乎已失去人生方向。
……
……
夜色深沉,午門外。
劉健、李東陽、王華等人猶在跪地死諫,雖然場面看起來無比嚴肅,但其實劉健等人心情卻很輕松,這種事他們都曾經歷過,現在只是對一個羽翼未豐的皇帝做出勸諫之事,在幾人看來卻沒那么復雜,皇帝多半要妥協。
王華道:“于喬早早便離開,看來他不想留下一起勸諫陛下,或許早有離朝之心。”
李東陽沒對老友發表評價,他看著劉健,想聽聽首輔大人的意見。
劉健閉著眼道:“要讓陛下回心轉意,有幾個人在這里跪著就足夠了,人多有何用?貫道的奏本已上呈天聽了嗎?”
李東陽道:“之前通政司的官員已將奏本送到司禮監,言明要誅殺劉瑾、張苑等人……這件事是否鬧得有些大了?就算要摒除陛下身邊的劉瑾等人,只需將其調離司禮監,發配外地,或趕出宮門。若直接誅殺的話,怕是陛下不會贊同。”
劉健搖頭:“賓之,做事不能有婦人之仁。看看近來陛下都做了些什么?每日只知道沉迷逸樂,將宮內鬧得烏煙瘴氣。陛下是貪玩,但他畢竟年少無知,平時那些內侍應該多提點一下陛下,但他們卻推波助瀾,想方設法為陛下找樂子,這就是他們取死之道……至于那些不作為的內監,逐出宮門便可。若不好好懲治這些人,難免會再有之前名父下獄的事情發生。”
聽劉健提到楊子器的事情,李東陽的疑慮隨之打消。
因為楊子器舉報泰陵金井滲水,就被李興等人構陷下獄,險些死在詔獄中。但實際上楊子器卻是劉健和李東陽安排去查探的,因為這件事,劉健和李東陽決意將李興鏟除,所以就算李興不在宮中,也被列入伏誅名單中。
王華道:“若長久跪下來,陛下依然不能回心轉意,那當如何?”
劉健厲聲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我們現在做的事情,都是先皇安排,若今日無法勸諫陛下,讓其回歸正道,待來日羽翼豐滿,更不會聽我們的規勸。我們在這里跪諫,堅持下去,就算有什么差池,也是為大明盡忠!”
旁邊跟隨一起過來跪諫的梁儲、楊廷和等人不由看了劉健一眼,這些人并不想跟皇帝作對,只是出于翰苑之臣共同進退的原則才不得不來。
李東陽看了眼乾清宮的方向,道:“希望一切都如劉少傅所言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