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柳顯得很自信:“請大人放心,卑職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在沈溪面前,云柳從來都是精神抖擻,充滿斗志,讓人覺得這是個永遠不會倒下的女強人。但女強人始終會有一天撐不下去,沈溪不知道云柳能堅持到什么時候,因為連他自己能撐多久都是個未知數。
……
……
出了居庸關,再往西走,風聲突然緊了起來。
官道沿途都在戒嚴,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騎兵,其中以快馬傳驛或者傳遞戰報的斥候居多。
每次沈溪都會攔下人問詢具體情況,他不想有任何消息錯漏,因他是以三邊總督之身問話,就算護送的公文再緊急,這些斥候也只能停下接受質詢。
按照計劃,沈溪原本不打算走宣府,直接折道南下,但最新的消息是北上的湖廣兵不明路途,直接走平型關、雁門關到朔州,因而之前他制定的在蔚州以西的甕城口驛會合的打算落空。
在身邊只有三百余官兵護送的情況下,沈溪擔心遭遇韃靼人大股騎兵,不得不選擇北上宣府。
大明長城防線修建兩年多,可仍舊有很多地方城墻沒有修復,韃靼騎兵要進入大明腹地并不太困難,但因大明各城塞兵馬駐扎相對齊備,韃靼騎兵也不敢太過深入,免得被明軍阻截在大明腹地。
任何時候,孤軍深入都不是好選擇,尤其是在大明軍事興盛之時。而明軍興盛的源頭,正是兩年前京城保衛戰的勝利。
十月二十九,沈溪一行抵達宣府,宣大總督靖遠伯王憲親自出城迎接。
王憲乃正統、景泰年間名臣王驥后代,算是勛貴中的代表人物,跟弘治三年進士后來做到兵部尚書的王憲同名,不過如今另外那個王憲尚在京擔任御史,遠沒有靖遠伯王憲這般風光。
沈溪第一次見王憲,二人在城門寒暄后一同乘坐馬車來到城中督撫衙門,王憲沒有擺下宴席接待,一切都簡簡單單。
賓主坐下,王憲詢問沈溪履任三邊總督后的軍事策略。
沈溪沒有回答,而是問道:“王將軍坐鎮宣大已有一段時間,邊關情況應有所了解,如今韃靼在三邊及宣大一線出沒,非常危險……不知王將軍手下有多少人馬可調用?”
王憲見沈溪不回答自己的問題反而發問,有些不悅,雖然他為人沒朱暉那么囂張霸道,但終歸有著勛貴的驕傲,當下道:
“之厚,無論宣大之地有多少人馬,都不該由你調用。誠然,你在西南時統御六省兵馬,但在這里,沒有京師調令,就算你想抽調一衛兵馬也不現實。”
這話大有給沈溪來個下馬威之意。
沈溪不想跟王憲爭論什么。
二人官職相當,一個是文臣,一個是武將,照理沈溪地位遠在王憲之上,但卻不能強迫對方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