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劉健、李東陽和馬文升的請辭只是個引子,之后多人請辭,其中包括兵部尚書劉大夏、戶部尚書韓文和刑部尚書閔圭等人。
六部七卿,幾乎全都提出請辭。
劉瑾知道事關重大,不敢把事情告知朱厚照,于是先壓著,想通過這種方式降低影響,沒想到終歸被謝遷捅到朱厚照這里。
朱厚照乍一聽沒太當回事,帶著幾分疑惑問道:“有這回事嗎?朕怎么不知曉?劉公公,你去司禮監把請辭奏本帶來,如果他們所說合情合理,朕準允便是。”
朱厚照早就看滿朝文臣不順眼,正好趁著這個機會進行更替,以便在朝中安插更多人當眼線。
未曾想,等劉瑾將奏本拿來,卻是厚厚一摞,朱厚照看到后有些傻眼,忍不住打量劉瑾一眼,問道:“劉公公,這些都是嗎?”
謝遷早就在等著看劉瑾的笑話,此時趁著劉瑾回答不出的時候,上前說道:“陛下,六部部堂幾乎全數請辭,事情已鬧得朝野皆知,請陛下做出對策安撫臣民,換得朝堂安定。”
朱厚照聽到這話,鼻子和眼睛又開始往一起擠,他沒去問劉瑾緣由,到底是為何他心里很清楚。
拿起桌上的奏本依次看下來,看到上面所提都是請辭之語,每一份似乎都表現出對朝廷的失望,說自己年老體邁要回鄉頤養天年,朱厚照心中分外不爽,尤其當他發現六部七卿沒有落下一個時,既憤怒又不安。
看完奏本,朱厚照一巴掌拍在桌案上,將謝遷和劉瑾嚇了一大跳。
朱厚照喝問:“劉公公,到底是怎么回事?”
劉瑾聽到質問,一時心虛,以為朱厚照要問罪,趕忙跪在地上,道:“陛下,此乃朝臣自愿行為,老奴實不知情!”
朱厚照其實知道這件事跟劉瑾關系不大,推劉瑾上位是他的意思,而朝臣們集體請辭,乃是對君王失望,嚴格來說一切的源頭都是他跟劉健奪權所致,現在這些人要跟著劉健和李東陽辭官,怪不到劉瑾頭上。
朱厚照惱火地道:“謝閣老,您說說現在怎么辦?這么多人請辭,分明是跟朕為難,想逼朕認錯……朕不遵照他們的意思行事,他們就置朝堂大事不顧嗎?”
謝遷以安撫的語氣道:“陛下,大臣們并非是因為對陛下有所怨責而提請告老還鄉,如今朝中多數大臣都已年老體邁,就連老臣之前也有乞老歸田之意。自古以來,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登基當政,統御萬民,更換朝中大臣乃自然而然之舉。”
朱厚照不滿地道:“哼哼,一朝天子一朝臣,話是這么說,但什么事總需要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倒好,這些人一起請辭,分明是存心與朕為難,讓朕下不來臺!”
趕走劉健和李東陽后,朱厚照信心爆棚,覺得朝堂上沒有人能斗得過他,所以對大臣們的態度也失去耐心。
謝遷看出朱厚照心中怨惱,知道此時不宜多為朝臣說話,只能想辦法讓皇帝出面安撫朝臣,于是道:“陛下,如今大臣們集體請辭,若陛下欲維護朝堂安穩以實現逐漸更迭,可在朝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