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皇帝賜宴鬧出的不愉快,過去便過去了。
朝廷很快便步入正軌,這次事情,最終以劉瑾大獲全勝而告終。
此事過后,謝遷并沒有請辭,不過朝中很多老臣都遞交了辭呈,其中以內閣大學士王鏊和國子監祭酒謝鐸的辭呈算是其中份量最重的存在,二人遞交辭呈幾天后,戶部尚書劉璣也遞交辭呈。
或許劉瑾意識到這是文臣對朱厚照施壓的一種方式,干脆讓劉璣也以請辭的方式來試探朱厚照的底線。
劉璣遞交辭呈后,劉瑾來到乾清宮寢殿,將事情告知朱厚照。
朱厚照剛睡醒,準備回豹房帶花妃到市井游玩,被劉瑾耽擱行程,頓時火冒三丈。
“……一次有十幾名大臣乞老歸田?怎么會這樣?”朱厚照很生氣,好像那些大臣做了什么對不起他的事情一樣。
劉瑾顯得很為難:“陛下,多半是因為您在上元節那天……”
話說了一半,劉瑾頓住了,他的目的是提醒朱厚照,點到為止即可。
朱厚照臉色漆黑:“這些人就喜歡給朕搗亂,現在連內閣大學士也請辭,朕到底是挽留,還是放行?”
這問題似乎是在問劉瑾,但其實朱厚照是自言自語,因為這會兒他正在分析利弊得失。
劉瑾趁機建言:“陛下,有些大臣的確年老體邁,比如說國子監謝祭酒,是時候回鄉頤養天年,至于一些大臣……若實在有離去之心,陛下又何必勉強呢?”
朱厚照瞇著小眼睛,打量劉瑾一番,然后問道:“你把話說明白一點,哪些人該留,哪些人不該留?”
這下可把劉瑾問住了,他本想讓朱厚照自己琢磨,未曾想朱厚照居然把問題拋還給他,讓他無從回答。
無論說誰去誰留,都會讓朱厚照生疑。
最后不得不把自己派系的劉璣搬出來,劉瑾道:“戶部尚書劉璣,任上碌碌無為,何不讓其就此離開朝堂,換了旁人來坐他的位置?”
“嗯?你說劉璣?”朱厚照仔細琢磨一下,才想起劉璣是誰,搖搖頭道,“不合適,不合適。”
朱厚照說不合適,不是他想起劉璣能力如何,而是他實在記不得劉璣做過什么事情,也沒覺得劉璣從朝中退下去是正確選擇。
劉瑾心里一松,隨即問道:“要不就……王大學士?”
“嗯?”
朱厚照抬頭看著劉瑾,似乎有問題想問。
劉瑾哭喪著臉道:“陛下,您實在是在考老奴,老奴只是把朝中的事情奏報上來,讓您做出決斷,可不敢隨便決定大臣去留……但老奴隱約覺得,若這些人乞老歸田,一個都不放行的話,那些大臣未免更有恃無恐,那下次乞老的人可能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