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溪出城后就直接往津門而去。
天津歷史悠久,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設市鎮,史稱三會海口,乃是天津城最早的發祥地。唐朝在蘆臺開辟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南宋金國貞佑二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元改直沽寨為海津鎮,成為漕糧運輸轉運中心。
本朝建文二年,成祖在海津鎮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成祖登基后,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該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隨后,大明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開始筑城設衛,稱天津衛。
天津衛自成立伊始便擁有一定數量的海軍,雖然所轄戰船老舊,但比之普通民船更大更堅固,通常情況下足夠應付突發情況。
進入大明中葉,沿海除了倭寇和海盜外,沒有其他力量通過水路對大明北方海疆造成實質性威脅,天津衛戰船建造逐步停滯下來,海軍擁有的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舊船,能夠順利出海已算不錯,近年來雖裝配一些火炮,但都是小口徑的弗朗機炮,大口徑的根本無法上船。
沈溪在路上一直琢磨弗朗機人來訪的情況。
在他想來,佛郎機人雖然名義上是來大明經商,但其實也有刺探大明虛實的目的。
泉州之戰中,沈溪不是靠船堅炮利在海戰中堂而皇之戰勝對手,完全是以偷襲的方式打了佛郎機人一個措手不及,之后佛郎機人就轉變武力脅迫的態度,和大明進行正常的貿易。
在一次次商貿活動中,佛郎機人發現大明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最重要的是大明中樞對地方控制嚴密,軍事力量強大,跟大明開戰意義不大,反倒會斷絕瓷器、茶葉和絲綢等商品供應,得不償失。
于是到最后佛郎機人也沒有調派戰船威脅大明海疆,貿易成為主流。
南下的路上,沈溪把前幾年繪制的戰船圖紙拿出來研究。
他的專業不是船舶制造,很多東西都是根據大明現有船只進行改造,參考了扣押的佛郎機船的優點。
這時代大明海軍的主力艦只是福船,再配合網梭船、鷹船、連環船、子母船、海滄船等協同,這些海船建造復雜,勞民傷財,以前沈溪沒有打造海軍的想法,所以對海船的改造工作擱置下來,但隨著大殖民時代來臨,歐洲列強今后會紛至沓來,大明海疆要維持安定極為不易。
實際上在沈溪調離東南后,過去幾年倭寇又開始滋生,如果大明海軍還僅僅用那些破舊戰船,顯然已落伍。
沈溪的想法,就是趁著去天津衛,考察一下衛所船只的情況,試著召集一些造船的工匠,先不忙考慮造船,而是完成一些技術儲備。對沈溪來說,實踐雖然重要,但理論也不可少,最好是把一些淺顯易懂的物理知識傳授給工匠,為大明培養出一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實用性人才,這些人雖然不能走上科舉之路,但沈溪有的是辦法讓這些人揚名立萬,讓工匠也成為社會上人人羨慕的上層人士,從而讓民間涌現更多的工匠。
如果不改變工匠地位低下的現狀,就無法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到這行當來,船舶制造和航海技術的發展也就成為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