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賢再道:“這次陛下問沈尚書出兵事宜,張公公完全沒必要阻攔,不管幾時出兵,沈大人跟陛下都是前后腳出塞……最重要的是沈大人出兵后,斷掉他跟陛下間的聯系,如此便可穩操勝局。”
張苑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若是咱家找人假冒沈之厚筆跡,進一份錯誤的行軍計劃給陛下,是否可行?只是出兵時間對不上,咱家可以讓陛下緩幾天出兵,到那時……沈之厚所部不就陷入重圍了?”
臧賢瞠目結舌,震驚地道:“公公,這么做有極大的風險!萬一陛下知道了,這可是欺君大罪啊。”
“什么欺君,要欺君也是沈之厚欺君,咱家幾時欺瞞過陛下?你就說吧,改奏疏之事,可能辦妥?”張苑開始對臧賢施加壓力。
臧賢一臉為難,就算他做事再不擇手段,也不敢私下篡改沈溪的奏疏,尤其是在出兵時間上弄虛作假,一步出錯,滿盤皆輸,一旦大明兵敗,砍他的腦袋都算是輕的,很可能是滿門抄斬甚至要被挖祖墳的慘痛結局。
“公公,您還是想別的計策吧……以陛下的秉性,中軍的行軍速度根本達不到沈大人的預期,如此跟您要追求的效果不也是一樣的嗎?”臧賢苦口婆心勸解道。
張苑怒道:“你當沈之厚不會想到這一層?他肯定把一切都算計好了,指不定給陛下訂個行軍計劃后,自己不按計劃行事,故意拖慢進兵節奏,然后算準宣府中軍行進速度,到時候他一點損失都沒有。”
“咱家就是要打亂沈之厚的計劃,讓他的如意算盤落空,這樣才能令其自食惡果,等他陷身絕地依然不肯給咱家下跪求饒,咱家也絕對不會讓陛下派一兵一卒援救他,到時候看他怎么死!”
聽到這里,臧賢傻眼了,到了現在他才知道,原來張公公做事也跟昔日權擅天下的劉瑾一般癲狂,完全不顧后果。
……
……
就在張苑算計沈溪的時候,沈溪也在琢磨如何應對眼前錯綜復雜的局面。
本來沈溪定下的出兵之日是五月初九,但到了四月底,朝廷沒有任何消息傳來,沈溪在心中盤桓了一下,確認消息至少耽誤了六七天,便知道是有人在朱厚照面前阻撓他辦正事。
五月初二,沈溪終于接到宣府發來的御旨,正德皇帝詢問他具體作戰計劃。
略一沉吟,沈溪把軍中主要將領、兩名監軍以及幕僚唐寅找來,升帳議事。
北校場,中軍大帳。
帳內居中的地方擺著一個巨大的沙盤,人們圍在沙盤前,沈溪先把圣旨內容大概說明,張永一聽急了:
“……沈大人,情況不太妙啊,不是說好五月初九就出兵么?這邊什么都準備好了,眼看就剩下幾天時間,陛下卻還在問作戰計劃,消息一來一回怕就要四五天,如果還是按照既定時間出兵,消息傳到九邊各軍鎮時,我等已在關外,若遭遇韃子主力,可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張永說到這里就頓住了,很多人聽了臉上都露出憂色。
不過沈溪手下一幫將領卻對自己的主帥有一種盲目的信心,不覺得沈溪會帶他們去送死,胡嵩躍不屑一顧地道:“這有何難,大不了就咱一路人馬跟韃子拼命就是,以咱們的戰斗力,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馬永成白了胡嵩躍一言,然后問道:“沈大人,有件事咱家一直不知是否該問您。既然您已做好出征計劃,不知您準備帶多少人馬出征?咱們這路人馬……應該算是各路大軍中牽制韃靼人最多的一路,如此一來出動的總兵力應該不會低于五萬吧?而以咱家所知,您自京城以及地方抽調的兵馬,一共只有一萬出頭,加上民夫也不過兩萬……您準備在大同鎮抽調多少人馬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