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說的事情,讓沈溪產生一定顧慮。
“……張永的看法或許不是孤立的,許多人或許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一旦傳到陛下耳中,必心生疑慮。本來陛下對出兵之事就沒多少決心,受此影響肯定會越發謹慎,出兵速度也就越慢,到那時我這路人馬恐怕真會成為孤軍……”
就在沈溪想事情的時候,云柳回來了,帶來了塞外韃靼人的動向。
“大人到大同后,韃子主動避開了大同關隘,把注意力放到了三邊、偏關和宣府一線,多處邊塞均受到韃靼騎兵襲擾。到目前位置,各邊塞尚未有淪陷或傷亡的消息傳來,也未有戰功上奏,這意味著沒有斬殺或者俘虜韃靼人的情況,故此也就無法獲悉有用的情報。”
沈溪笑了笑:“指望韃靼人給我們提供情報不太現實,我估計襲擾邊塞的是韃靼王庭派出的偵騎,數量不多,目的是刺探大明的虛實,許多消息甚至可能是我戍邊將領虛報……在沒有確定大明進攻路線之前,韃靼人不太可能會大舉用兵。”
云柳道:“大人還是按照之前的出兵計劃行動?”
“當然。”
沈溪毫不猶豫地道,“定下來的東西就不要輕易改動,這次上奏給陛下的奏疏中,行軍路程和每天行進速度都已列好,一切按部就班執行即可……如果這樣還不能成功,那只能說大明不配享有勝利的果實。”
“大人是否預期太高了點兒呢?以卑職查到的情況看,三邊、偏關以及宣府都沒有兵馬調動的跡象,似乎都在等候陛下的圣旨……就算以最快的速度傳達,陛下的圣旨怕也要等十天半月才能傳到偏關以及三邊,那時各路人馬再集結……可能會導致各部脫節嚴重,進退失據……”云柳擔心地道。
沈溪一抬手:“這個問題你不需要考慮,辦好分內的差事,查清楚我軍行進路線上韃子動向即可。”
“是。”云柳俯首領命。
……
……
大同巡撫衙門,崔巖收到宣府巡撫楊武的信函,密切關注沈溪的動向。
楊武跟崔巖關系莫逆,兩人是商定共同進退的“盟友”,這次投奔張苑,也是楊武一力促成。
“大人,聽說沈大人已準備領兵出塞,這幾天他麾下兵馬調動頻繁,還大肆從民間搜集馱馬,一萬多人的隊伍居然裝備了三萬余匹牲口,從他們籌備干糧的情況看,初十前應該就會出兵……”
巡撫衙門專管錢糧的師爺前來奏稟。
崔巖氣鼓鼓地道:“如果不是那臭女人突然失蹤,何至于事到臨頭連個能探聽消息的人都沒有?今日圣旨到達大同,沈之厚在北校場召集將領開會,估摸著就是商討如何回復陛下……之前沈之厚確實打算初九出兵,不過現在陛下突然來信詢問計劃,可能會臨時調整,提前或者延后都有可能。”
師爺聽到后有些詫異,請示道:“大人可有針對性地做出安排?”
“怎么個安排法?你能跟沈之厚這樣蠻橫無禮的人斗?他乃是當今帝師,又是此番用兵的三軍副帥,誰能斗得過他?”崔巖黑著臉說道,“之前本官已嘗試過,此人油鹽不進,非常不好相處,所以才把寶壓到司禮監張公公身上……所以還是看張公公如何決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