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詫異地問道:“剛來就要逃跑?”
吳江道:“韃子以為咱們會跟以前一樣固守城塞,所以想到城下耀武揚威一番就走,誰知道我們會主動出擊,大致算出我軍兵馬數量后,覺得沒有勝算,所以才會想到撤走……快看,林副總兵已派出人馬發起進攻!”
謝遷放眼看去,只見韃靼人陣型散亂,部分騎兵已調轉馬頭,果真有逃跑的跡象。林恒顯然也察覺到韃靼人的動向,果斷派出五百人左右的騎兵隊伍,像利箭一樣朝韃靼人的長蛇陣中央部位沖了過去。
韃靼人散兵線拉得很開,如此一來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用手里的弓箭對大明騎兵射擊。
明軍用來攻堅的騎兵隊伍中,有大約一百名全身用甲胄和盾牌嚴密進行保護的盾騎兵,這些人左手持盾,右手拿韁,嚴密保護身后的大明騎兵,實施快速突擊。等靠近敵陣后,盾騎兵們將會盾牌放置于馬背上,改由左手持韁,右手從腰間拔出馬刀奮力砍殺敵人。
“吼!吼!吼!”
城頭上觀戰的大明官兵開始吶喊助威,一個個熱血涌動,恨不能親自到一線殺敵。
謝遷扶在城垛上,撥開保護他的盾牌,想知道這次以點擊面的沖擊是否能把韃靼人的戰陣鑿穿,一舉將韃靼騎兵沖散。
對于大明來說,一戰能殺敵六百多韃子,絕對是一場大勝,如此也算是對西北戰事有個“交待”,至少在沈溪崛起前是這么個套路,不過在沈溪幾次獲得的成果面前,似乎六百人的戰果有些不足道。
“殺!”
終于,雙方距離進入四百步內,戰事一觸即發,謝遷瞬間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上。
……
……
林恒沒有親自帶兵突擊,手持沈溪送給他的望遠鏡,仔細觀察戰局進展,隨時準備帶兵發起總攻。
林恒深諳兵法,知道只有沖開韃靼騎兵的防線,將其截斷為首尾不能相連的多個部分,才有機會將這路韃靼人馬吃掉。
眼看雙方即將短兵相接,韃靼人開始有動作了。
作為曾經歐亞大陸的統治者,韃靼騎兵作戰經驗豐富,應對明軍以盾騎兵開道的戰術很有心得,沒有朝沖在最前方的盾騎兵放箭,而是靈巧地抬起手臂,朝天空放箭,以拋射的方式對明朝突擊陣型后方的騎兵發起進攻。
“交手了!”
城頭上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謝遷還想繼續瞪大眼瞧,結果一排密密麻麻的盾牌把城垛這邊給完全圍住了,雖然這里距離交戰地很遠,但也要防止韃靼人用床弩朝城頭射擊……韃靼人擁有超大號的床弩,可以在一里左右的距離把沉重的攻城鐵箭射進墻磚內。
謝遷只能扒拉開身邊兩扇盾牌,透過縫隙往遠處瞧。
當發現韃靼人往高空放箭時,謝遷心里一涼,發現戰情似乎不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好在林恒早就有準備,后續人馬基本著甲,雖然沒有裝備盾牌,但只要不是命中甲胄縫隙部位,基本上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
“殺啊!”
突擊人馬距離韃靼長蛇陣不過二百步左右時,林恒右手一揮,全軍開始向前突擊,后續一千五百騎同時殺向韃靼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