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林恒等人回去了。
如王瓊交待,城中軍民果然以為騎兵打了勝仗,因為好幾年沒有主動出出擊迎戰的經歷,軍民大受鼓舞,一時間士氣如虹。
出戰的騎兵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消滅了多少韃靼人,聽到上司“大捷”的宣傳,以為韃子的傷亡遠比自己多,也就坦然接受送上門的功勞,洋洋得意,從甕城返回城中駐地時,面對百姓的夾道歡迎,不時揮手致意。
接下來幾天,謝遷的情況有些不太妙,莫名生了一場大病,整個人顯得憔悴許多。王瓊請了不少大夫前來診病,均持同樣的看法,謝遷的病因不在身體,而是心理,急火攻心之下,風寒入體,就此臥榻。
謝遷身體極度虛弱,精神狀態也很差。
王瓊幾次前去勸說都是無濟于事,謝遷就認一個死理,因為他的原因騎兵才打了敗仗,讓大明折損了威風。
王瓊實在沒辦法,到上疏時,干脆不去提系謝遷主持戰事,主動把責任攬了下來,上報說這次主動出擊是因為韃靼人屢次犯邊,囂張叫陣,為了殺一下韃靼人的威風,才不得已迎戰,而且最后的結果也是雙方各有斬獲。
六月初六,戰報發到張家口堡,為張苑所知。
張苑本來想要針對謝遷和王瓊,拿到奏疏后認定這是個難得的打擊政敵的機會,但轉念一想,或許可以借此機會把朱厚照留在張家口堡,于是又改變了主意。
朱厚照到張家口后就策劃主動出擊,但一直到六月初六,一切計劃都只停留在紙面上,倒不是說朱厚照在張家口跟他在宣府時一頭扎進行宮吃喝玩樂那么荒唐,而是因為張家口堡周邊的確集結不少韃靼兵馬,數量已超過一萬,各方奏報上來的則有三四萬之多。
朱厚照本要主動出擊,但韃靼人兵臨城下,怎么都得把眼前的敵人消滅了才好說下一步安排,而短時間內他又找不到戰勝敵人的方法,于是每天都把城中官將叫來商議,一改之前的荒淫無恥作風,顯得矜矜業業,勵精圖治。
當張苑把王瓊的奏報拿到朱厚照面前,說是延綏奏凱時,朱厚照的眼睛馬上亮了,急聲問道:“延綏那邊打勝仗了?沈先生所部已到延綏?”
聽說有勝仗,朱厚照本能地想起沈溪,仿佛除了他的老師外旁人很難獲得像樣的戰果。
張苑聽到后心里不太舒服,解釋道:“陛下,乃是三邊總制王大人奏捷,韃靼兵馬來犯,王大人派兵主動出擊,斃敵近兩百,傷敵也有兩百余!”
朱厚照本來滿心歡喜,但聽到這個數字后臉色僵住了,忍不住皺眉問道:“你再說一遍,殺了多少人?還不到兩百?這也算捷報?不會說韃子一共派了七八百人來,只留下一百多具尸體,且自損數倍于敵,然后就堂而皇之奏捷?”
張苑神色尷尬,沒想到朱厚照對捷報的要求那么高。他仔細又看了一眼奏疏,這才解釋道:“陛下,咱自己也有損失,不過沒那么大,差不多也就死兩百傷三百,跟殺傷敵寇的數量相當!”
朱厚照怒道:“死傷差不多,還說什么捷報!根本就是失敗!咱大明是防守一方,本不該出現大量死傷,想必出兵時咱們占據了人數的絕對優勢!”
這邊正德皇帝非常氣憤,在他看來自己被人戲弄了,忍無可忍,便沖著張苑發火,不過他的火氣卻是針對三邊官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