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戰死傷那么多士兵,其實我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要讓韃靼人看到我已經快山窮水盡,下定決心做殊死一擊,我們才能迎來更大的勝利!我苦心籌謀多年,等的就是這一戰。”
“至于三邊援軍,呵呵,一兵一卒我都不需要!”
……
……
明軍營地。
中軍大帳中,馬九心事重重退下,沈溪也有些撐不住,伏案假寐。
接連幾天趕路,在很短的時間內又迎來兩場惡戰,從沈溪到下面普通一兵都身心俱疲,好在軍中各部進行了輪換,此時留守營地的官兵已分別進入前線陣地,近半人馬警戒,其余人等則和民夫一起前出到戰場,收割韃子頭顱,作為軍功見證。
相比于沈溪以前打的土木堡之戰,這次官兵斗志要旺盛得多,問題就在于他們已經打了兩場勝仗,對沈溪完全信任。
尤其面對當前尸山血海的場景,絕大多數官兵都認為韃靼人不可能再繼續沖鋒送死了,下一步隨著關內援軍到來,韃靼人撤兵幾乎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天光大亮。
轉眼到了巳時,沈溪經過簡單休息,覺得精神稍微恢復了些,便到營中看望受傷將士,一排排士兵躺在帳篷中,痛苦地呻吟著,他們見到沈溪后,目光里都露出一抹哀求之色,似乎是拜托沈溪能帶他們活著回去,見到家中妻兒。
這也是沈溪最為不忍心的事情,到后來甚至不敢直視這些士兵的眼睛,因為他心中有愧。
明明可以避免這場戰事,但他卻一意孤行,直接導致如今的局面,一開始就讓戰爭進入白熱化,讓麾下將士提心吊膽過日子。
如果官兵完好無損倒也罷了,問題是現在損失不少士兵,還有眾多人負傷不起,至于是否為大局可以犧牲部分人的利益,這不好說,因為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他們不是為朝廷為民族大義而活,是為自己及家人而活。
“……大人不用擔心,第二道防線已加固,再加上前面諸多戰馬和韃子的尸體充當障礙,下一次韃靼人沖上來,依然不會討到任何便宜!”
沈溪巡視到前線,胡嵩躍和劉序等人趕來匯報工作,見沈溪面色不佳,不由出言寬慰。
沈溪點了點頭,回頭看了眼榆林衛城方向,這才沖著胡嵩躍道:“即刻放棄第二道防線!官兵全部后撤,以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防線阻擊敵人……回撤時把前兩道工事前的尸體和障礙物給清除掉!”
胡嵩躍驚愕地問道:“大人,您說什么?這……好端端地為何要后撤?”
沈溪自然不能說是想誘惑韃子投入所有兵力進攻,當下解釋:“之前韃子已殺到第二道防線附近,就算加固,陣地前沒有了地雷、陷馬坑、鐵蒺藜等阻斷其攻勢,留守第二道陣地太過兇險……既如此,不如把韃子往我防線縱深吸引,再次給予對手毀滅性的的打擊!”
胡嵩躍有些不甘,卻無法反駁沈溪。
旁邊劉序問道:“那大人為何要下令清除障礙物?那些可是我們能利用的最大屏障!可以確保韃子騎兵無法形成沖鋒之勢!”
沈溪微微搖頭:“那堆尸體山太高了,阻擋了將士的視野……難道韃靼人不會以此作為他們后續進攻的橋頭堡?”
沈溪的話讓劉序和胡嵩躍聽了大為費解,二人對視一望,眼里盡是迷茫之色。
沈溪嘆道:“很簡單的道理,如果韃靼人下次進攻,一直快速沖到那些障礙物后面,我們無法用火槍進行攻擊,到時候他們在那里構筑防線,然后以回回炮、強弩等向我們攻擊,那時我們視野受到限制,等沙土袋墻被摧毀,戰壕被填平,韃靼人再利用盾牌或者厚木板做掩護,步步逼近,到時候我們就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