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達延部主力,也就是巴圖蒙克親自統率的兵馬,人員也在大幅度流失中,不過巴圖蒙克的逃跑速度堪稱一流,盡管沈溪一直在追,但還是被巴圖蒙克先一步過了黃河。
沈溪所部抵達黃河岸邊時,已經是七月初五,當天沈溪簡單休整后,便用自韃靼營地繳獲的羊皮筏子搭建浮橋,強行渡河,渡河過程中并沒有遭遇任何抵抗。
再追擊兩日,又收攏了一些殘兵,七月初七這天下午沈溪所部到了云內以南的地方,從投奔的一個小部族口中得知,韃靼主力已過去兩日,沈溪算了算時間,自己帶領的兵馬距離達延部敗軍越來越遠了。
消息不知如何傳了出去,將士們歸心明顯,他們之前只是憑著一股氣勢跟著沈溪建功立業,當發現無法除掉巴圖蒙克時,就想返回大明,趕緊把功勞領了,然后返回家鄉,舒舒服服過日子。
眼見軍心動蕩,斥候突然來報,在附近的山坳里發現一個部族,具體位置是東勝衛舊址與云內之間。
這個部族是曾經永謝布部的附屬部族,本來是想投奔達延部,但卻未料到他們根本沒等到汗庭兵馬到來,而被明軍一頭撞上了。
隨著沈溪派出騎兵殺到,這個部族組織起了三百多人的抵抗隊伍。在草原上的小部族中,能一次聚攏三百青壯已算不錯了,但沒料到這次他們遇到的是大明正規軍,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次的對手是草原人聞風喪膽的沈溪所部兵馬。
三百多人的抵抗隊伍集結到高處準備發動沖擊,卻發現面前敵人數量迅速擴大,后續還有大批騎兵靠近。
這些人受到驚嚇,立即選擇撤退,因為草原上無遮無掩,以寡敵眾的戰事很難打贏,而各部族人武勇差別不大,基本都是用弓弩對敵,遵循的原則就是盡可能不互相滅族,通過以大欺小的方式,將勢弱的一方收編。
王陵之親率人馬殺上山頭,卻發現本來嚴陣以待的部族騎兵已撤退,非常失望。
本來按照沈溪所言,這回發現的韃靼騎兵數量不少,有可能是達延部主力,等從山頭往下一看,偌大的山谷部位散布著星星點點的蒙古包,卻沒有大批韃靼騎兵活動的蹤跡。
隨即后方人馬也殺到,加上王陵之所部,大約有四千騎兵,他們很快分散出擊,從三個方向將下面的蒙古包圍困起來。
“回去跟大人說,這不是韃子主力,只是個小部落。”王陵之對身邊的傳令兵吩咐道。
因為沈溪有言在先,遇到韃靼部族,除非對方先動手,否則只能先查看一下情況,畢竟明軍有人數上的優勢,且兵器也領先對手,沈溪準備以懷柔政策吸納草原部族力量,所以對中小部族無法做到大開殺戒。
王陵之等人不確定下面的部落到底有多少人口,大概只知道能出動的兵丁不到一千,在己方四倍于敵的情況下,等后續人馬到來是必須的,經過榆溪河一戰,他變得沉穩和內斂了,盲目沖動的性子改了許多。
很快,沈溪軍令傳來:“不得輕舉妄動,一切等中軍到來后再做定奪。”
因為沈溪統領的中軍距離先鋒尚有十里左右距離,使得王陵之不敢做大動作,因為一旦事情有變,跟山谷里的部族打起來,回頭他肯定會被沈溪責罰。
王陵之下令各部人馬準備好防守陣型,防止小部族發難,同時更要謹防這些人突圍。
……
……
日落時分,沈溪帶領的中軍抵達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