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朱厚照在朱暉、楊一清等人面前露臉,巡視軍中,正德皇帝平安無事的情況終于得到證實,隨即二人便將消息傳回京城,讓張太后和文武百官知道正德皇帝目前一切安穩。
不到一日,身處皇宮內苑的張太后便聽說朱厚照跟她派去保護的人見面,并且安然無恙的消息。
張太后很欣慰,不過讓她多少有些失望的是,帶來好消息的人是內閣三輔楊廷和,而不是她最信任的謝遷。
謝遷回京城后一直沒有入宮來見駕,似乎此時這位首輔大人也在避忌什么。
“皇兒平安就好。”
張太后臉上帶著欣慰之色,笑盈盈地說道,“楊卿家辛苦了,謝閣老不在京城的日子,多虧你總在哀家面前出謀劃策,才能保持朝局穩定。你為人鎮靜持重,做事總是親力親為,大有謝閣老風范,看來內閣中諸位賢才都是大明棟梁……有你,有梁學士在旁輔佐,未來謝閣老也能輕省些。”
張太后贊揚的時候不忘加上梁儲的名字,而且說話時有意無意將楊廷和擺在謝遷后面,這多少讓楊廷和這個當事者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給謝遷打下手,雖然事實也的確如此,但他始終有些不甘心。
楊廷和恭敬行禮,領受張太后的贊揚,但沒有說多余的話。
張太后想了想,問道:“謝閣老已回京城來了吧?為何這兩天不見他來皇宮?哀家怕他有什么要緊事做,不知是否該派人去傳召……楊卿家,你可有見過謝閣老?不知他身體如何,如今是否很忙碌?”
當張太后知道兒子安然無恙后,便關心起謝遷的情況來。
張太后多少有些不能理解,既然謝遷回到京城來了,就應該早些到皇宮里見她,接過楊廷和負責的差事,而不是跟現在這樣來了個避而不見,本來她最信任的大臣也是謝遷而非楊廷和。
楊廷和介紹道:“謝閣老如今的確很忙,很多事亟需處置,朝廷已太長時間無人做主,急需有人代為疏離,且內閣中積壓的奏疏,也需要謝閣老逐一進行審閱復核。”
張太后微微頷首,道:“謝閣老已這般年歲,依然在為大明鞠躬盡瘁,朝廷少不了他這樣的定海神針,所以保重身體乃第一要務。哀家很想當面感謝他,先皇駕崩后,若非謝閣老一直留在朝中主持朝政,局勢不會如此穩定,如今北方邊患盡去,謝閣老功在社稷,千秋后都會傳頌他的美名。”
楊廷和意有所指地道:“謝閣老自西北苦寒之地回來,的確憔悴了許多,做事時經常恍惚出神,似乎有些力不從心。”
“那就更應該讓他多休息才是。”
張太后一聽有些緊張了,脫口說了一句,隨后又道,“楊卿家,你身體康健,應該多幫謝閣老分擔工作,還有梁學士……回頭你去跟謝閣老說一聲,讓他盡快入宮見哀家一面,哀家有關于皇兒的事情跟他說。”
楊廷和感到很意外,張太后要見謝遷,不是通過派人去傳召,而是讓他前去帶話,這多少有些不合規矩。
雖然誰都知道謝遷深得張太后信任,但規矩擺在那兒,楊廷和覺得眼前張太后似乎有些亂了方寸,因而沒有直接應承下來。
突然旁邊一名太監進來,似乎有事情跟張太后說,張太后皺著眉頭,一擺手道:“有什么話,但說無妨,楊學士不是外人。”
太監這才躬身奏稟:“娘娘,高鳳高公公從居庸關回來,求見娘娘。”
“高公公回來了嗎?好啊,咱們的人終于陸續回京城來了,以后皇宮也熱鬧了。”張太后喜滋滋地道,“哀家本想派人傳高公公回京城,但不知為何總忘記下懿旨,這下終于可以放心了。不過哀家這邊正在接見楊學士,讓他先候著,稍后哀家才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