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后點了點頭,道:“大明列祖列宗會感念謝閣老恩德,謝老如今已年過花甲了吧?”
謝遷道:“整花甲。”
如今謝遷虛歲六十,對于這時代的人來說,五十歲便知天命,謝遷年過六十已呈現老態龍鐘之象,但因為他精力旺盛,平時旁人并不會將他當作年過六旬的老人看待。
張太后道:“謝閣老是該多休息,給年輕人一些表現的機會,內閣中楊卿家能力突出,謝閣老不妨多提拔他一些。謝閣老不在京城這段時間,多虧他為哀家出謀劃策,不然哀家真不知該指望誰。”
雖然謝遷對楊廷和還算欣賞,但現在張太后一而再而三在他面前夸贊楊廷和,心里始終有一絲異樣的感覺,關鍵在于楊廷和在內閣排位只是第三,謝遷難免覺得楊廷和可能在張太后面前做了太多事逢迎,這才得到張太后如此抬舉。
但其實張太后不過是對楊廷和一種禮節性的稱頌,張太后政治嗅覺沒謝遷那么敏感,只是覺得楊廷和辛辛苦苦幫她的忙,總歸是要在其頂頭上司面前說點什么。
其實張太后并非是想要提拔楊廷和做首輔或者怎樣,她在這點上心態比較平和。
謝遷道:“介夫的確有才干,內閣需要他來支撐……倒是老臣,年老體邁,未必能堅持幾年。”
張太后一聽有些緊張,連忙道:“謝閣老看起來氣色還好,一定要多注意調養。當年先帝托孤的顧命大臣,如今也只剩下謝閣老,哀家始終覺得朝局非要謝閣老這樣德高望重之人坐鎮不可。”
張太后一直恭維謝遷,然后又夸贊楊廷和,主要是因為她不懂眼下朝廷的局勢,只是一個單純想要收買人心的婦道人家,張太后其實不想開罪任何一個人,甚至對沈溪的防備也只是在一些細節上,沒到公開扯破臉的地步。
謝遷心里依然不舒坦,他想的一直都是功臣不得善終的事情,倒不是為沈溪擔心,而是為朱厚照回京后朝廷格局的變化而憂心不已。
張太后察覺謝遷有些郁郁不樂,當即問道:“謝閣老還有別的事情嗎?”
謝遷本想提一句關于楊廷和跟張鶴齡一起去紫荊關迎駕有所不妥,到此時卻放棄不再說什么,恭敬行禮:“老臣只是來探望太后,問太后金安,沒有什么緊要的事情。文淵閣那邊還有很多公事要處置,老臣先告退。”
張太后顯得很明白事理,道:“謝閣老為國效命,哀家豈能耽擱?來人啊,送謝閣老出去,再將哀家所備薄禮送上。”
謝遷沒想到張太后會給自己送禮,本來他不想收下,但想到這是當朝太后的賞賜,由不得他拒絕,當下也沒多說,行禮后告退。
在太監引領他出內苑時,謝遷心里還有些沮喪,揣摩朝堂未來發展走向,最后得到的結論就是一切無法把控。
“之厚被猜忌,他自己早該料到了,讓他去居庸關整軍本就沒什么,總歸他在君王跟前,無論太后這邊對他態度如何,至少皇帝對他的信任有目共睹,只是內閣這邊的事情卻讓人焦躁不安。”
“老夫一直嘗試培養接班人,到底現在誰才能接過我們這幫老家伙的班?不知希賢、賓之在朝,會做出如何選擇,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