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沒回家,帶著楊一清到了長安街的小院。
過了半個時辰,楊一清從謝遷小院出來,直接往沈府去了,至于他是否帶著謝遷的意思沒人知曉,總歸這件事扯到了沈溪身上,雖然不是謝遷主動登門,但其實跟之前沈溪猜測的差不多,謝遷若想解決問題,必須要從沈溪入手。
沈溪在書房接見楊一清。
雖然楊一清并非府上常客,但到底算是老相識,沈溪跟楊一清間說話不需要有太多避諱。
“……謝閣老本不讓我來,就怕你處在中間不好做人。”
楊一清到底還是幫謝遷說話了,他不想讓兩位當權者間的矛盾加深,更不能說謝遷原本是想靠這件事來打壓沈溪的名聲。
沈溪道:“應寧兄,以你看來,我是否應該去拜訪謝閣老,跟他認錯呢?”
楊一清道:“之厚你為何如此說?”
沈溪搖頭苦笑道:“這不明擺著的事情嗎?陛下安排我做兩部尚書,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既讓陛下跟謝閣老等人之間產生矛盾,又出現今日朝官到我府門前請愿和陛下派出張公公拿人之事,責任歸根到底在我身上。”
“非也,非也!”
楊一清搖搖頭,“在這件事上,之厚何錯之有?何尚書已年老體邁,請辭也非一天兩天的事情,至于白尚書那邊,也是因病退下來,跟你何關?陛下如此安排最是恰當不過,兵部如今的確需要有人穩定軍心,對韃靼之戰剛結束,此時更替兵部尚書,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言語間,楊一清似乎對沈溪的處境非常理解,甚至對于皇帝的決定都很支持。
沈溪不知楊一清誠意如何,苦笑著搖頭:“身兼兩部尚書,連我聽起來都覺得這件事有些過了,但因之前勸諫陛下的事情,到現在我都必須要在府中休沐……其實這件事我也不該插手。”
楊一清點點頭,雖然沒多說,但心中還是稍微有些懷疑:“之前便覺得沈之厚在陛下搜集民女充實豹房一事上有些過激,莫不是老早就為今日之事做準備?”
雖然楊一清對沈溪沒有惡意,但他老謀深算,對沈溪做出的一些事,會情不自禁思索其中因由,從辯證角度看待問題,不由便會把沈溪往壞處想。
楊一清道:“謝閣老現在非常為難,那些官員被羈押在大理寺獄中,若陛下一直不松口,人是無法釋放出來的,你看……”
“哦,應寧兄此來,是為謝閣老傳話,要我去求見陛下,寬宏那些沖撞我府門之人?”沈溪問道。
楊一清搖頭:“謝閣老并未如此說,現在各方只是商議對策,這不是來問問你的意思,看是否有什么好方法解決當前困境?”
沈溪嘆道:“或許誰都可以有好方法,唯獨我在這件事上,太過為難,事因我而起,似乎不該因我而結束。”
莫說謝遷沒來,哪怕謝遷親自來了,沈溪也未必會給這個面子。
看起來應該救出那些下獄的官員,但他們明顯是針對我而來,人又不是我抓的,卻讓我去跟皇帝求情放人,最后那些官員還不會領情,我仍舊身兼兩部尚書,他們還是會申討我,那這么做的意義何在?
你謝遷可以裝好人,我沈溪卻沒法裝這個好人,那不如先當個壞人,對這件事的態度就是不加理會。
楊一清本想勸說沈溪兩句,但論朝中地位,楊一清到底不如沈溪,連做尚書的時間都比沈溪晚許多,根本就沒資格對沈溪的行為做出任何評價,這不是歲數大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沈溪拒絕,楊一清只能回去跟謝遷復命,沈溪可以不理會,但謝遷你卻沒有逃避的機會,若你實在想搭救那些官員,可以直接來找沈溪說,就看你舍不舍得放下這張老臉。
“那之厚,我先告辭了。”楊一清沒有勉強,他看得出來在這件事沈溪是騎虎難下,他也就報之釋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