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完的獲勝,基本將東路叛軍阻擋在北直隸外,如今就剩下靠近太行山的順德府、廣平府和大名府有零星叛軍。
沈溪大概看了一下地圖,結合他對歷史上一些事件的了解,知道叛軍之所以會如此不濟,便在于其老早便改變作戰戰略。
劉六、劉七領軍在得勝淀一線遭遇失敗后,留下麾下大將楊虎殿后,兩人率主力快速南下,會合之前鎮守德州、陵縣、平原、思縣、高唐州等地的兵馬,突襲東昌府城聊城,雖然沒有攻破城池,但焚毀了停靠在此的運河船只一千余艘,活捉工部主事王寵,然后繼續向南進軍,襲擾兗州府的濟寧州、魚臺、單縣等地。
楊虎乃綠林豪杰出身,曾在都御使寧杲手下任職,精通兵法,投靠劉六、劉七后被委以重任,劉氏兄弟留他殿后對付陸完和馬中錫兩路大軍,他虛晃一槍,一邊滋擾北運河,制造出進攻滄州的假象,一邊整理部隊,在陸完領兵南下前,突然全軍拔營南下,匯合鎮守海豐、陽信、武定州等地的叛軍首領趙隧、劉惠等人,襲擾濟南府城歷城,一部走長山、臨淄,退往青州府,另一部則深入泰山地區,準備在泰安、新泰、沂州一線打開局面。
因此,陸完實際上在陵縣、德平地區消滅的只是楊虎留下來的疑兵。
沈溪審時度勢,判斷楊虎和劉六、劉七的主力均南下,實際上目前山東北部地區的濟南府、東昌府的叛軍力量已大幅衰弱,陸完足以應付東路叛軍。
隨后,沈溪把馬中錫和許泰所部調往西邊,對北直隸大名府、廣平府、順德府以及河南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等地叛軍殘余力量進行清繳,他自己親率主力,南下追擊劉六、劉七。
沈溪判斷,只要他統領的中路軍和陸完的東路軍能穩住局勢,西路軍那邊對付小股流寇綽綽有余,等肅清殘匪后,再南下配合胡璉,自西向東包抄叛軍后路。
要是只是由江彬和許泰負責西路,沈溪多少有些不放心,但現在那邊畢竟有馬中錫這樣老成持重的文臣主持,且馬中錫本身又抱著招撫流寇、不多制造殺戮的心思,倒是不用擔心戰局突然糜爛。
在河間府城休整一天,沈溪領軍南下,大軍順著獻縣、武邑向南,行軍兩日,終于進入山東地界。
前幾日的情報顯然無法應付現在的局面,聊城以北的叛軍此時已南逃,向劉六和劉七的中軍靠攏,沈溪所部距離叛軍主力仍舊有四五百里之遙,如果叛軍繼續逃避的話,可能十天內都無法交兵。
“……沈尚書,您可真有本事,把鬧事的家伙懲罰了,這幾天他們居然一點動靜都沒有,安安分分,各司其職,這是殺雞儆猴之計起效果了吧?”
當天大軍在武城與臨清州之間的曠野駐扎,唐寅到中軍大帳見沈溪,報告營地駐防情況,此時將士全都按照沈溪命令行事,不再出現僭越的情況。
在唐寅看來,這是沈溪立威的效果,那些個桀驁不馴的兵油子,現在都老老實實,不敢招惹事端。
沈溪盯著軍事地圖,在他看來,此時唐寅應該更關心前線軍情,而不是軍中人際關系。
沈溪語氣冷淡:“他們如何當差是他們自己的事,別來跟我說。”
唐寅尷尬一笑:“沈尚書在研究下一步戰略?不知在下是否有幫得上忙的地方?”
沈溪讓開位置,讓唐寅過來。
唐寅湊到地圖前仔細看了看,以他的學識能看懂地圖,但讓他想出具體作戰方略,還是太過難為人,因為眼前各路人馬散得很開,下一步進兵何處,只能通過相應情報判斷叛軍動向,捕捉戰機。
沈溪問道:“你對眼前局勢有何看法?”
唐寅盯著軍事圖,沒有回話,半天后搖頭:“如今叛軍被分割成幾個部分,其中北直隸、河南和山西之地叛軍已不足為慮,唯有南邊運河與泰山兩路大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戰略布局。”
沈溪淡淡一笑:“這是表面情況,不用你提醒。”
雖然之前沈溪對唐寅還算和顏悅色,但輪到要考驗唐寅的能力,沈溪卻改換冷漠的臉色,甚至有些苛刻。
唐寅明白光是敷衍兩句沒法在沈溪這里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