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厚入城后住進了客棧,昨晚到現在只有南京兵部尚書王倬去見過,而后王倬去了魏國公府,大概半個時辰后出來。客棧里兩人談了什么一概不知,沈之厚有沒有通過王倬向徐俌帶話也不清楚,總歸進城后他跟南京各衙門沒有任何交集……”
朱燁臉色陰沉,寧王兵敗授首后,她跟喪家之犬沒多大區別。
朱燁道:“沈之厚到南京,很有可能是沖著本宮來了。”
手下緊張地說道:“那郡主更應該火速離開才是。”
朱燁搖頭道:“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沈之厚再睿智,也不會料想到我就藏在他眼皮底下;再者如今的我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價值,絕對不會專門為我來一趟南京,他手里應該有更為著緊之事。”
手下人顯得很謹慎:“現在日子最不好過的是魏國公徐俌……徐俌因九華山兵敗,擔心被朝廷清算,一直惶惶不可終日。加上這幾年他貪得無厭,侵占不少良田,還跟倭寇貿易謀利,這些都有可能被沈之厚盯上。”
朱燁再度搖頭:“就算小皇帝會計較這些,沈之厚識大體,知道江南亂不得,魏國公到底是功勛之后,之前的戰事到最后他也算將功補過,現在朝廷秋后算賬,人心難服,江南必然會掀起一場狂風巨浪。”
手下道:“但現在我們能利用的,只有沈之厚跟魏國公之間的矛盾了……”
朱燁點頭道:“就算沈之厚不清算,也要讓徐俌以為沈之厚是來找他算賬的,促成他們窩里斗……到時沈之厚騎虎難下,在魏國公打壓下葬身南京最好,反之則讓魏國公府出點亂子,刺激南京勛貴,把江南局勢徹底攪亂!”
……
……
沈溪抵達南京后一直沒什么動作,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王倬回去后說沈溪奉旨整頓南京官場,消息迅速傳開。
一些人選擇相信,日防夜防,更多的人則采取觀望態度,等候沈溪出招。
沈溪到南京后的次日,沒有造訪任何衙門,除了王倬外未再見官場中人,這天臨近中午時他從客棧大門出來,帶著隨往城西去了。
很多探子盯著沈溪的一舉一動,尾隨其后,生怕這是沈溪展開行動的開端。
但等到了地頭,人們才知道沈溪去的是謝鐸府宅,頓時有所明悟。
此時距離謝鐸病逝未有太長時間,一個已從官場退下來多年的老人,影響力終歸有限,他的過世并未引起太大波瀾,但因沈溪的到來卻讓關注度迅速提升。
謝鐸在南京門生廣布,這次沈溪前來,自有謝氏門徒迎接。
沈溪沒有去后宅慰問謝家內眷,徑直來到府宅旁的草堂,跟謝鐸的門生見面,前來迎接的人中不乏舉人秀才,見到沈溪后畢恭畢敬,儼然把沈溪當作故去的恩師般崇拜。
“沈尚書,家師走得匆忙,未及知會,年初府上已收拾過家師遺物……這里有家師留下的信函,囑咐待您前來拜會時拿給您。”
說這話的是一個名叫孫紹讓的秀才,年約三十,乃是南京國子監監生,他親手把謝鐸的親筆書函交給沈溪。
算不上遺書,乃是謝鐸寫給沈溪的一份勉勵書函,上面的文字寄托著謝鐸對沈溪的殷切期望。
或許是病來如山倒,謝鐸這封書函沒寫完,但沈溪能感覺到謝鐸對他的深情厚誼,這樣一份勉勵的書函寫了很久都意猶未盡,想來是想多寫一些,免得有所錯漏,可惜到最后都沒有完成。
沈溪仔細看過,鼻子一陣發酸,他揉了揉紅通通的眼睛,將書函折好收起,道:“之前我在中原和江南之地平亂,無暇跟謝老祭酒共敘,未曾想轉眼已天人永隔……謝家這邊可有需要幫襯之處?”
孫紹讓道:“沈尚書有心了,家師仙體已收殮,不過家師遺愿在江南各處廣開學堂,教書育人,我等門生故舊都在按照家師遺愿在做。”
沈溪點頭:“謝老祭酒一生教書育人,如今桃李滿天下,在下也算是他一個不入門的弟子……希望他的遺志能完成,謝門門墻也能得以光耀。”
孫紹讓向沈溪表達了感激之情,然后跟其他謝鐸弟子一起,帶著沈溪參觀謝鐸病逝前在此坐而論道的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