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道:“乃南京守備太監魏公公,以及曾經的守備勛臣魏國公所為。”
朱厚照面露兇戾之色:“之前沈尚書對徐老頭手下留情,看來他是不思皇恩,想搞點大事出來讓朕顏面掃地,然后好歸還他的職位!馬上傳令,把這些不開眼的家伙通通下獄,然后押送京城,朕要好好審問他們,看看是誰在幕后指使!”
……
……
朱厚照回京,接連幾日派人去內閣和六部詢問軍情,讓朝中上下一片焦慮。
戶部尚書楊一清本與此事無關,但他卻覺得沈溪長久失蹤實在是有違常理,緊忙去見兵部尚書王瓊,希望從王瓊那里得到答案。
“……之厚從京師離開后,便一直未有消息,直到陛下回朝,才有傳言說他是奉旨出海,率領船隊跟佛郎機人交戰,現下看來,或許跟此前平海疆盜寇后續事項有關……”
即便王瓊是兵部尚書,對涉及沈溪之事也所知甚少。
楊一清道:“陛下甚至派蕭公公往戶部問詢情況……以蕭公公之意,怕之厚出了變故,現下與陛下的聯系也斷絕。”
王瓊驚愕地問道:“有此等事?難道未有監軍和屬官上奏圣上?”
楊一清神色彷徨,最后無奈搖頭:“近年來之厚領兵,朝廷已不再委派監軍,平海盜倭寇一戰幾乎是他一力完成,陛下無意派人監督,也是相信之厚的能力和忠君體國之心……眼下看來就是因此出事。”
王瓊思索良久后說道:“若之厚是因領海船出海,遭遇變故,才出現此種狀況,倒也說得過去……就算有監軍在旁,也未必能將密折從海上發出……現在就怕船隊出了什么變故。”
楊一清突然湊上前,說了個外間并無流傳的消息:“之厚的親眷,可是從江南回京途中出意外,到現在都下落不明?”
“啊!?你這話是何意?”王瓊不安之色躍然臉上。
楊一清嘆息道:“就怕并非只有盜寇和佛郎機人在算計他,朝中也有人對他不利。”
王瓊突然沉默,他自然想到沈溪在朝中有多少政敵。
看似沈溪跟朝中文武一團和氣,但還是有人跟沈溪過不去,比如之前因刺殺沈溪而落罪的外戚張氏兄弟,再比如說劉瑾黨羽,或者那些想令沈溪退位讓賢之人。
甚至就連王瓊都不能完全撇脫干系。
楊一清道:“朝野滿是猜測,若不趕緊給陛下一個交待,怕是要出大亂子。之厚臨走前,把吏部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到現在尚未出亂子,不過軍隊卻很容易因之厚不在而起波瀾……若真有人圖謀不軌,年前這些日子,或許就會總爆發。”
王瓊點點頭:“在下明白,先要保證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不亂,在下這兩日便會去拜訪在京領兵勛貴,先保證京師不亂,再談找之厚之事。”
……
……
王瓊跟楊一清是多年老友,雖然互相看不過眼,有一定芥蒂,但在大事上二人都不含糊。
沈溪不在,朝中能真正頂起事情來的人不多,恰恰王瓊跟楊一清都屬于實干派,歷史上都曾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算得上是一代名臣,他們的能力比之六部其他尚書,包括內閣大學士梁儲和靳貴,不知強了多少。
不過因沈溪之事,王瓊不得不去見張懋、朱暉等在京勛貴,對王瓊和楊一清來說,能否找到沈溪的下落尚屬其次,先要保證京師不出亂子,更不能讓沈溪隱身幕后醞釀“陰謀詭計”,畢竟大臣突然失蹤這種事也有可能會涉及政變。
沈溪在軍事上的造詣,讓王瓊和楊一清感覺不可思議,他二人即便也統過兵,但也知道戰場上沒法跟沈溪匹敵。
就算沈溪不謀反,也要防備被有心人利用,沈溪家眷失蹤之事,讓他們感覺到問題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