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齡哀嘆道:“大哥,你太過心急,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呢,我是跟徐家的人有來往,但他們所干的那點破事我可沒參與。”
說話間,張延齡顯示出一副無辜的模樣。
張鶴齡道:“徐家人做的事,你清楚?”
張延齡一臉得意之色:“怎會不知?徐家人自以為辦事聰明,跟倭人做買賣,使的都是我用爛的招數,這些事能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我。”
這話讓張鶴齡變得嚴肅起來,仔細打量弟弟,想知道張延齡還有什么驚人之語。
張延齡湊過來,好像在敘說家常一般:“徐家人跟倭寇做買賣,用的是官商……就是他們自己不出面,把貨賣給這些控制的商人,再由商人把貨運過去,徐家人只派人打通地方官府關節便可。”
“這是用中間人的手段,但若要查的話,就算是刑部那些個窩囊廢都能查出來,更何況是沈之厚?”
“不過他還有更高明的手段,那就是讓倭人自己來運,他們只把貨送到倉庫,等倭人自己派人來取,以為這樣做神不知鬼不覺,但現在倭人被沈之厚給剿滅了,相信那些賬冊早就在沈之厚手里。”
“還有他想用南方軍隊來跟朝廷對抗,栽培了不少人到地方衛所任職,聽說這半年多來這些人相繼被調走,有的還被問罪,這些人應該早就把他的罪過給供述出來了……”
張鶴齡聽弟弟把話說完,眉頭緊鎖:“你倒是什么都清楚,不讓你查案,實在是可惜了!”
張延齡不識好歹,以為兄長是在稱頌自己,笑著道:“可惜沈之厚沒來找我,不然我能給他提供不少線索。”
張鶴齡道:“那徐家人做的事,哪些你是親身參與的?”
張延齡馬上不耐煩地道:“都說了我沒參與其中……大哥你別不信啊,姓徐的以前聯系我,讓我從京師調撥火銃、火藥到南方,由他銷售出去,但這已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朝廷火銃數量都有定額,我拿一些出來已經很不容易,怎么調撥給他?以前跟工部尚書李鐩說過此事,但被李鐩嚴詞拒絕。”
“李鐩?”
張鶴齡皺眉,意識到問題不妥。
張延齡道:“大哥你肯定在想,姓李的跟沈之厚走得近,很可能會把事情抖露出來,但問題是我沒怎樣,當時南京上奏請求把新式火炮和火銃調到江南,增強江南防務,但問題是那時所有人目光都在西北,誰顧得上南方?”
張鶴齡松了口氣:“沒成行就好,若成了,你就完了!”
張延齡突然又緊張起來,道:“但后來,我把一些火銃運到江南,讓倭人自行仿造,聽說姓徐的還從倭人手上淘換回來一批……”
“幾個意思?”
張鶴齡當即便火大了,瞪著弟弟問道,“大明守備勛臣從賊人手上買火器?”
張延齡沒好氣地道:“可不是么,你說姓徐的是不是傻?倭人雖然自行制造火器,但質量跟工部造出的兩樣,我聽說,射程不到工部督造的一半,準頭也不行,關鍵是放幾槍就卡殼或者炸膛,根本上不得戰場,不然姓沈的小子怎會輕易就把倭人給剿滅了?”
張鶴齡沒聽懂弟弟所言,皺眉道:“你的意思是……沈之厚可能會利用此事做文章?”
張延齡道:“在火器上,他能找到徐老頭的證據,但未必能找到我的,而且不是說這案子已中止了嗎?陛下都不讓審下去了。”
張鶴齡突然明白什么,霍然起身:“我明白了,沈之厚可能是想把兩個案子一起審,總歸都是江南的案子。他失蹤時,陛下派人把咱府上給包圍了,而后就把徐俌和魏彬押送到京城,二者間必然有聯系!”
“我就說嘛……大哥你總算明白了。”張延齡翹著二郎腿道。
張鶴齡怒道:“那你還如此清閑?趕緊派人去宮中,跟太后娘娘打聲招呼,讓太后娘娘出面調停一番,讓沈之厚趕緊把徐家的案子結了。”
“怎么結?”
張延齡一臉茫然。
張鶴齡罵道:“你個臭小子,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你趕緊主動向沈之厚提供證據,竭力撇清你跟此案的聯系,只要沈之厚不將這把火燒到咱們張家,他就算滅了魏國公府滿門,那也是姓徐的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