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獻不必掛懷,你不過是盡職盡責,張公公讓你上奏,是他想逃脫干系,而你這么做乃是直面朝中的惡勢力,剛正嚴明,嫉惡如仇,理應得到褒獎。”沈溪道。
全云旭卻像做錯事一般,嘆道:“但在下總是于心難安,好像做錯了什么。這件事在下本不該牽扯其中。”
沈溪笑著搖頭:“若你做錯了,朝中就沒人做對……綱常法紀可不只是為了規范黎民百姓行為而設,就算王公貴胄也逃脫不了律法制約,本來我也想抽身事外,在這件事上,我自嘆不如。”
“大人怎能如此說,若非大人,此案也不能查得一清二楚。”全云旭對沈溪非常敬佩。
從年歲來說,沈溪遠不及全云旭,但全云旭早把沈溪當成恩師一般的存在,畢竟沈溪慧眼識珠,從三法司那么多人中對他加以重用,哪怕沈溪沒有提拔過他的官職,他也把沈溪當作對自己為官影響最深之人。
沈溪搖頭:“我不想牽扯進此案,便在于我知這背后有多大干系,也知這案子最后會牽扯到誰,且最終繞不開忠孝二字,要么忠,要么孝,你作何選擇?”
全云旭想了想,道:“成全陛下之孝,也是忠之體現。”
沈溪笑道:“為了成全陛下的孝心,讓案子一直懸著,百姓對陛下繼續非議,說陛下包庇外戚?你覺得這是維持大明穩定的最好方式?”
“不然。”
全云旭這次干脆作答。
沈溪道:“那就是了,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對臣子如此,對陛下也如此。陛下若為了孝義而罔顧禮法,那就是置大明法紀于不顧,令百姓怨聲載道,再圣明的皇帝也會因此蒙上污點,而你就是為陛下除去污點之人,怎么能說你是做錯了呢?”
“在下明白。”
即便全云旭知道沈溪在說大道理,很多事未必真如沈溪所言,但經沈溪之口說出來,也難免讓他有一種振奮的感覺。
至少自己最欽佩之人,支持自己的決定,這比同僚間的安慰好上太多。
沈溪道:“陛下之前有吩咐,刑部右侍郎出現空缺,讓我選一個人……我準備讓你頂上去……”
大明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少卿是正四品,而刑部侍郎是正三品,所以算起來這是一次飛躍的拔擢。
“在下才疏學淺……”
全云旭沒想過自己一躍而成為刑部侍郎。
沈溪卻抬手打斷全云旭的話,“你替陛下分憂,陛下論功請賞,該你得到的若不接受,等于不忠。呵呵,你還是接下這差事,也讓我這個吏部尚書好交差。”
全云旭被提拔為刑部右侍郎,看起來是皇帝對全云旭的獎勵,但實質卻是沈溪推薦和提拔的結果,這一點全云旭很清楚。
即便心中很擔心,但想到自己在朝為官不到十年,就可以從觀政進士晉升為六部侍郎,全云旭心中還是有種自豪的感覺。
沈溪道:“九年考滿,你在同僚成績中屬于優等,之前大理寺也重點推薦你,不建議外放地方出任布政使或按察使等官職,最好留在三法司內部,學有所用。”
“多謝沈尚書提拔。”
全云旭站起來,恭敬向沈溪行禮,壯志滿懷,想著以后大展拳腳。
沈溪笑著跟全云旭溝通幾句,這會兒全云旭終于堅定信念,不再糾結自己是否在上疏指證勛貴的問題上做錯了,協助沈溪振興朝綱的信念在心底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