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口味?我要桃仁餡的。”李笠看著上層蒸籠里僅剩的一個裹蒸,只覺食欲大開。
“有,三文一個,要幾個?”
李笠目測裹蒸的分量,伸出右手,攤開:“我要五個,還有么。”
“好嘞!桃仁裹蒸五個!十五文!”年輕人應道,打開蒸籠,露出里面熱騰騰的裹蒸。
李笠掏錢,等著一手交錢一手交裹蒸時,問對方:“足下常在此幫忙?”
“嗨,只是今日而已,攤主是我鄰居,今日缺個幫手,我便幫幫忙。”年輕人爽快的回答。
見李笠的打扮,似乎是學子,便說:“今日策試,郎君可得加把勁。”
“承你吉言,可惜,我是來旁聽的。”
“聽郎君口音,江州人?”
“正是,不知足下?”
“我本地人。”
李笠見對方頗為健談,便說:“傭書不易,夜里挑燈抄寫,容易傷眼,足下可得注意些。”
“嗨,為了生計,顧不得那么多..郎君拿好。”年輕人將裹蒸遞給李笠,李笠放下錢,接了裹蒸,走回到一旁吃起來。
他來建康的時間比較合適,正好碰上國子學舉行策試(又名射策),國子學春天二三月“招生”,當年冬十月便舉行考試。
也就是說,國子學生在國子學內只需要學習不到一年時間,就能參加策試。
成績合格,便能入仕。
李笠想見識一下考試盛況,哪怕只是在考場外旁觀,能夠和其他學子聊聊天,也是長見識的機會。
吃完裹蒸,交代隨從幾句,往國子學大門走去。
再經過食攤時,卻見旁邊過來一人,對那忙碌的年輕人低聲還說:“哎喲,你還在磨蹭什么,快走,不然來不及了!”
“好嘞。”年輕人和攤主低聲說了幾句,放下手中的活,跟著那往一邊街道跑去。
李笠看看方向,好像那邊是國子學的側門,心里覺得好奇:你不光傭書、擺攤,原來也在國子學打工的?
或者,也是學子?
國子學里的學生,要么是官宦子弟,要么是士族子弟,只有極少部分,是真正的寒族子弟,至于平民,好像沒有。
李笠覺得,這位年輕人在路邊擺攤,而且還是在國子學附近擺攤,恐怕不會是學子,否則太“有辱斯文”了。
一邊想,一邊走,隨著三五成群的學子走向國子學,因為衣著得體,看上去和其他學子無異,所以并未引起門吏注意。
國子學允許旁聽,所以平日進出國子學的人不少,李笠成功混了進去,很快就來到了考場外。
李笠看著戒備森嚴的考場大門,以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的年輕人,有些期待:即便是看熱鬧的人,其中恐怕有來頭的也不少,說不定今日有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