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陛下只需宣布獻侯景首級者封侯,且附逆者只要歸順朝廷就既往不咎,叛軍定然內訌。”
“而雍州,岳陽王與湘東王齟齬不斷,陛下也許會擔心,岳陽王走投無路之下會向西魏借兵,乃至引狼入室?”
蕭綱點點頭,李笠繼續說:“可是,西魏連更重要的潁川都沒法救,因為圍攻潁川的東魏軍,據說兵力近十萬!”
“西魏行府兵制,重建的軍隊需要時間訓練,潁川是西魏出擊河南的重要據點,守將苦守一年,西魏朝廷難道不想派兵解圍?想!一定想!”
“但因為洛陽之戰輸得太慘,老兵都打光了,新兵還沒練好,數量還不夠,沒有充足的援軍去給潁川解圍,要知道,那是十萬左右的東魏兵,援軍不能太少。”
“西魏既然派不出大軍救潁川,又如何‘借’大軍給岳陽王?當然,數千兵力也許是可以派來的,難道官軍會怕?”
“既然狼來不了,可以派一位重臣去雍州調停,大不了,親自護送岳陽王回京,保他平安、富貴。”
李笠一番分析,讓蕭綱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讓他愁眉不展的困局,如今看來,并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東西魏如今各有難處,所以,只要速下壽陽、鐘離,就能把淮水這道“門”關上,然后“打狗”,收拾侯景。
雍州那邊,可以派人安撫岳陽王,哪怕岳陽王走投無路,西魏急切間也無法派出大軍南下。
也許會派數千兵馬過來,但江沔地區的官軍,怎么會怕這區區數千兵馬?
但有一個前提,前提是李笠所說東魏確實久攻潁川不下,而西魏行府兵制,新軍成軍不久,暫時無力大規模出擊。
而且,壽陽和鐘離,真能輕松攻下么?東魏既然已經拿下這兩座淮南重鎮,怎么會坐視官軍攻城而不管?
蕭綱再次看向李笠,還是有些疑慮:李笠才二十出頭,出身微寒,先前不過是個魚梁吏,怎么會如此消息靈通,對時局如此了解?
國家大事不能兒戲,怎能聽他一人信口雌黃,就輕易下決定?
李笠見皇帝有些猶豫,雖然能夠理解對方的慎重,但心中頗為失望,他人微言輕,皇帝好像又不太精通戰略,恐怕下不了決心。
但是,他根據自己消息渠道打聽回來的消息,經由潁川的戰況判斷,東魏和西魏真的暫時無暇分兵南下。
至少,無法大規模派兵南下、趁火打劫。
所以這是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哪怕就只有一年,甚至半年,只有抓住了,整盤棋才能走活。
當然,前提是梁軍戰斗力要有保證,能擊敗淮南地界的東魏兵,否則野戰不利,有城也守不住。
新登大寶的皇帝,能穩住雍州、淮南、干掉侯景,才能樹立起威信,才能震懾野心家們。
若錯過這機遇,就太可惜了。
而對于出身卑微的人來說,戰爭是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眼下,就有一個機遇擺在李笠面前,錯過了,也很可惜。
見皇帝沉吟著,李笠決定再爭取一下,既然皇帝對他打聽來的消息存疑,也不相信他能快速攻破壽陽、鐘離,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
用PPT(演示文稿),忽悠這位“蕭董”,以及各位“高管”。
畢竟,后世職場有句話:累死累活,不如PPT做得好。
作為小官,他沒有資格參與決策,即便參與,底氣也不足,不過,說到攻城技術,倒是可以辯上一辯,畢竟有速攻東府城的戰績。
“陛下,下官不會說什么大道理,朝堂諸公也不會允許下官妄議軍略,但下官擅長攻城,有把握速下壽陽、鐘離。”
“下官所獻之策,請陛下斟酌,若覺得可行,卻又擔心無法速下壽陽、鐘離...”
“下官不才,愿為陛下及諸公推演攻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