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壽陽守軍看見城南空地上,梁軍已建起幾座高大的臨車(攻城樓車),其車高度至少有十丈,明顯高過壽陽城墻。
不僅高,還粗,看樣子,能容納不少兵,且臨車頂部左右各豎著一個粗碩的人字架,如同雙耳。
這些臨車一旦靠近城墻,放出踏板搭在墻頭,里面蜂擁而出的士兵,足以淹沒城頭守軍。
但前提是能靠近城墻。
守軍們看得明白,這么高大的臨車,車輪至少得有十來個,現在距離城墻至少近二百步遠,推過來接近城墻,可不容易。
城外這片地不平,而且偏軟,高大的臨車推過來,會很困難,車輪容易陷進地里,很容易翻倒。
所以,壽陽守軍對梁軍一夜之間搭建起來的幾座臨車,并不感到有什么威脅,認為這些臨車走到一半,就會自己翻倒。
但是,臨車前方一道道車轍是什么意思呢、
將士們看得清楚,昨日一早,梁軍就有許多人在城外空地鋪設‘車轍’,然后有幾輛填壕蛤蟆車順著車轍,向城墻移動。
每輛蛤蟆車在移動過程中,不斷從后面‘拉’出兩道明顯的車轍。
蛤蟆車一邊接近城墻,一邊留下車轍,而車轍上又有蛤蟆車來回走動,似乎是給前端蛤蟆車運送物資。
一晝夜過去,這些“拉車轍”的蛤蟆車,在士兵的掩護下,已經抵達城墻下不到五十步距離,不顧城頭火矢攢射,頑強前進。
仿佛是在給車轍后端的臨車開路。
每兩個蛤蟆車一組,身后“拉”出兩條(四道)車轍,而車轍末端的高大臨車,寬度就和這兩條車轍差不多,略寬。
所以,梁軍到底在搞什么鬼?
守軍不住的用火矢射擊即將靠到城下壕溝的蛤蟆車,將其點燃、逼退。
就在太陽升起時,遠處的梁軍臨車忽然動起來,沿著車轍前進,前進速度很快,而且很穩,超乎守軍的意料之外。
看來,行走在車轍上的臨車很穩,用不了多久,就會來到壕溝邊上。
然而壕溝距城墻四十余步,且梁軍并未填壕溝,又如何讓臨車接近、放吊橋靠在墻頭?
燃燒起來的蛤蟆車,退到百步外,然后被里面跑出來的士兵抬起,抬到一邊,離開車轍。
看樣子是在讓路,卻未見梁軍有填壕的動靜。
眼見著臨車和城墻距離越來越近,已經少于百步,守軍紛紛拋射火矢,要點燃臨車。
然而高大的臨車似乎披上了濕漉漉的布,火矢射上去,暫時點不起火,臨車越來越近,卻在壕溝邊上停下。
士兵冒著箭矢將臨車底部固定在地面,然后,臨車中傳來號子聲,無數人呼喊著,仿佛在轉動什么機括。
接著,臨車前端木板緩緩上升,越升越高,宛若吊橋踏板。
守將看著這些臨車頂部前端豎起的高高踏板,只是估算了一下,驚得面色慘白:看長度,這踏板長度怕是超過五十步!
對方是直接打算隔著壕溝放吊橋踏板!
“注意!注意!臨車要放吊橋踏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