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喊聲起,正在奮力射箭的士兵聞言有些疑惑,就在這時,號角聲起,一座座高大的梁軍臨車,上方豎著的吊橋踏板忽然放下。
“嘭、嘭”聲中,長且寬的踏板砸在夯土城墻頂部,將箭垛砸得粉碎,其長度甚至超過城頭寬度,所以連帶著將城頭站著的許多士兵壓在板下。
嚎叫聲起,臨車里沖出大量梁軍士兵,踩在兩翼有護欄的長長踏板上,沖向墻頭。
因為踏板很寬,足夠四個全身披掛的士兵并排沖鋒,于是,蜂擁而來的梁軍,很快將城頭淹沒,守軍猝不及防,瞬間崩潰。
步行跟著臨車前進的士兵,經由一座座臨車登上墻頭,很快,壽陽外城四面全都飄揚起梁軍旗幟。
城外,裴之高及其他幾個將領,看著如此簡單粗暴的攻城方式,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昨日到現在,一晝夜時間,壽陽外城破了。
裴之高打了一輩子的仗,也攻過不少城池、營壘,打壽陽時,也用過臨車,卻沒見過臨車是這么用的。
臨車要有威力,就得高、大,但太過高大的臨車動起來很艱難,而且過高的臨車在移動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地面不平而傾覆。
為了讓臨車翻越壕溝,需要事前填壕,臨車靠近城墻時,若墻腳地面傾斜、不平,臨車還是容易傾覆。
結果,李笠的攻城法,用蛤蟆車開路鋪設“軌道”。
材官營的士兵在蛤蟆車‘施工’,不斷用一人長的鑄造鐵條和木材拼接出“鐵軌”,兩條軌道的長度很快,足夠寬大的臨車在軌道上穩穩移動。
然后用“預制件”拼接“三段式伸縮臨車”,這種臨車由三節尺寸依次縮小的框架構成,憑人力“長高”,底座很穩,行駛在軌道上,靠近城墻。
因為臨車夠大夠寬、夠高,所以能夠安裝很長的吊橋踏板,不需要越過壕溝,直接在鐵軌盡頭放下踏板,砸在城頭上。
然后臨車里的士兵蜂擁而上,城頭就拿下了。
這是御前議事時,李笠推演的‘軌道臨車工程術’,裴之高被說服了。
現在,親眼目睹攻城,才真正確定李笠介紹的“軌道臨車攻城法”果然厲害。
裴畿在旁邊,看著己方簡單粗暴破壽陽外城,再看看那一條條“鐵軌”,驚嘆不已:這得提前準備多少鑄鐵鐵軌?
為了一晝夜破城,怕不是得提前一兩個月做準備?
“你一定會奇怪。”裴之高緩緩說著,裴畿側耳傾聽。
“你一定會奇怪,這軌道是怎么變出來的?哈哈,東冶之前就在用,直接拆了,運來壽陽。”
裴之高自問自答:“那臨車這么高,頂上吊橋這么長這么重,難道不會頭重腳輕、向前倒么?其實,它另一邊,也就是后面那如同辮子的突出,是配重。”
“而且,這臨車,在東冶重建時,就已經造出來了,在軌道上移動,當做升降平臺,好用得很,所以,他才有把握用來攻城。”
說著說著,裴之高看著兒子:“李材官,也任東冶令,所以軌道和軌道臨車,都已經在東冶用上了。”
“于是,他在御前向諸公,包括為父,介紹這攻城術,誰都不知道該如何質疑,只知道點頭。”
“所以,陛下才同意先攻壽陽、鐘離?”裴畿喃喃著,看著城邊的一座座“軌道臨車”。
“是啊,不然,陛下哪里下得了決心。”裴之高看著熟悉的壽陽城,忽然感慨起來。
“唉,若當年,有這般攻城法,你叔祖,就能策馬入壽陽,何至于含恨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