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江夏王蕭大款正聽李笠和梁森講述此次入湘作戰經過,王僧辯等幾位主要將領也在場。
蕭大款此次率軍出征,不過是掛著個大都督的名號,具體軍務,由王僧辯處理,但他們都想知道,湘州情況如何。
李笠簡要的將自己了解到的情況介紹一遍,至于如何活捉蕭譽,因為是梁森帶隊行動,所以,由梁森講解。
梁森按照李笠所擬綱要,簡要的說起此次入湘作戰的經過。
簡而言之,因為半路上遇到大雨,行程耽擱,于是隨機應變,趁著連日大雨,敵我雙方都行動不便,且河水大漲,采取漂流方式奇襲長沙。
發大水時在河里漂流,風險很大,雖然梁森把漂流經過輕描淡寫,但蕭大款還是聽得心驚膽戰。
他沒帶過兵,此次掛帥出征,真就是掛個名而已,但是,一想到官軍將士在水流湍急的河中,扶著竹筏漂流,就覺得十分危險。
正是因為如此,湘水沿岸敵軍未做提防,于是,官軍才神不知鬼不覺抵達長沙,對河東王府邸實行突擊。
用聲東擊西的方式,引誘城中諸軍出東門,與此同時,集中力量攻入河東王府邸,將其俘虜,然后從西門出城,乘船離開。
整個過程干凈利索,打了河東王一個措手不及。
可惜的是,雖然俘虜了河東王,卻未能趁機說動湘州將佐棄暗投明、歸順朝廷。
那么官軍進入湘州后,這些人,恐怕沒有那么容易投降。
王僧辯發表看法:“大王,只要我軍拿下巴陵,擋住荊州兵馬,便能斷了湘州官員、將領的念想。”
“又有河東王在陣前露臉,想來,他們會知道大勢已去,不會負隅頑抗。”
“只是,河東王是隨軍入湘,還是先送往建康,需要大王決斷。”
蕭大款認可這一看法:“寡人已派人去建康,想來,不久之后就會有消息。”
李笠聽了,覺得無語:這一來一回,豈不是耽誤戰機?
最好的選擇,就是立刻讓前鋒帶著河東王進軍巴陵,只要有河東王這個“道具人”在,想來巴陵守將會不戰而降。
如此,才能對湘州諸軍“關門打狗”,逼迫這些人‘棄暗投明’,若蕭大款沒有擔當,事事都要請示建康,貽誤戰機的后果,就是殲滅戰打成拉鋸戰。
他看看王僧辯,見王僧辯正看著自己,眼光中有別樣意味,于是明白:讓我出頭?行!
“大王,下官想建言。”
“李鄱陽請講。”
“大王,戰機稍縱即逝,下官建議大王立刻派前鋒西進,并讓河東王同行,以勸降巴陵守軍,先把這個大門關上。”
“只要河東王露臉,就能讓湘州各地官員知道,河東王已經在朝廷這邊,那么,那些主張抵抗官軍的官員和將領,就是居心叵測的亂臣賊子,連河東王的話都不聽。”
蕭大款有些擔心:“可、可萬一,河東王半路上出了意外?”
他是擔心河東王跑了或者出意外死了,屆時父親可能會生氣,所以,想著聽父親的安排行事。
“大王,巴陵是關鍵,只要拿下巴陵,并做好準備,即可抵御荊州軍的進攻,也能震撼湘州各地官員,屆時,若陛下讓大王把河東王送回建康,照做即可。”
李笠見蕭大款還是猶豫,進一步分析:“大王,如今之計,是先平定湘州,至于活捉河東王,不過是意外,想來在今日之前,大王也是要集中兵力拿下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