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到現在,我們已經把寒山堰南北兩岸的地質,大概摸了個底,這地方,地下碎石層、巖石層不是很深,雖然能挖溝渠,但想把溝渠挖深,可不容易。”
李笠拿來輿圖,講解起自己的布置。
“這片地區的地形決定了,他們若要挖溝渠繞過寒山堰給湖區放水,挖的溝渠不能淺,必然會觸及土層之下的碎石層甚至巖層,這可不好挖,就如同在石壁上開鑿棧道。”
“雖然可以用火燒水激的辦法,但要完成一條足夠深的排水渠,耗時不會短,就算勉強挖成了,只要湖區水位下降些許,溝渠底部就高于水面,再也排不了水。”
“我們在南北二塞外圍挖的魚塘,其實并不算深,而他們...”
李笠喝了一杯茶,繼續說:“而他們,調集大量人力物力,滿懷信心的開挖溝渠,先得克服地勢,土方量不會少。”
“挖到碎石層后,工程進度會很慢,更別說挖到巖石層該怎么辦。”
“挖個一年多,或許可以完成,但想在一兩個月完工,那是不可能的,你看這大半個月來,對方連試探性進攻都沒有,而我們也不用急。”
張鋌明白了:“君侯妙算,下官佩服。”
“不要這么夸,不好,你們不要以為我是算無遺策的神仙,覺得有疑問就要說出來。”
“像這次就不錯,萬一有些事情我沒想到,你們又以為我想到了,那破綻不就留下了?”
如今已入冬,齊國大軍已經抵達寒山堰南北二塞,雖然雙方還未交戰,但彭城攻防戰已經開始。
齊軍的首選方案是挖溝渠排水,排干“彭城湖”,讓寒山堰直接失效。
而駐防彭城的武祥,派出船只四處偵查,發現齊軍已經在獲水、泗水上游打造戰船,看來對方也在做水戰的準備。
根據斥候們的偵察得知,齊軍已分兵,一部分留在寒山‘堵’著寒山梁軍,其他兵馬則往東面而去,看來是要攻打呂梁、下邳,斷寒山梁軍的退路。
齊軍沒有一上來就猛攻,說明御駕親征的齊帝高洋腦子很清醒,如同一個殺豬的屠夫,在動手前先做好各類準備。
對方在做準備,李笠這邊則早已做好了準備,就等著硬碰硬的交鋒。
李笠對自己在攻防戰中獲勝,有絕對信心,對方挖溝渠排水,短時間內一定不會成功,因為這個時期的徐州(彭城)地區,土壤層相對較薄。
而土壤之下,石頭不少。
證據之一,是彭城泗水河段底部石頭很多,或者可以說,這是“石質河底”,以至于彭城泗水河段有三處激流,是為“三洪”。
這三洪為“秦梁洪”、“徐州洪”、“呂梁洪”,都是因為河道狹窄、河底有石梁,導致河水湍急。
其中,秦梁洪據說是當年秦始皇在泗水打撈九鼎中的一鼎,把大量河底石塊撈上來、堆積岸邊所成。
《史記》對此段歷史有明確記載,張鋌信手拈來:“周有九鼎,象征天下九州,周赧王時,秦昭王取九鼎,其中一鼎飛入泗水。”
“始皇過彭城,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