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明鑒,微臣冤枉!”
蕭范朗聲說道,看著指認他的王利,面不改色:“微臣不認識此人,也沒擄走其侄,更不可能以此要挾,要挾他辦什么事。”
“這是有人栽贓陷害,針對輔政大臣,圖謀不軌!微臣冤枉!”
南郡王蕭大連見蕭范狡辯,心中冷笑。
他有一些證據,能夠判斷去年元宵燈會事變,其實是鄱陽王這邊搞的鬼,奈何證據不是很充分,無法直接定罪。
所以,他只能等,等鄱陽王這狼心狗肺之徒露出破綻。
結果,還真給他等到了。
今日,他之所以能及時出現,讓侄兒避免了中毒身亡的悲慘下場,當然是事前聽到了風聲,所以才當機立斷。
使得鄱陽王毒殺小皇帝的陰謀未能得逞。
現在,人證有了,那半碗毒羹也在,他就不信蕭范還有什么說辭,能夠洗脫嫌疑。
蕭大連看著蕭范,兩眼冒火,心中大喊:這可是弒君大罪,你完了,你全家都完了!
太后看著蕭范,心中卻有些驚疑不定。
南郡王在宮中有眼線,此舉犯禁,但不是重點,重點是有人投毒弒君這件事。
如果蕭范是主謀,她無論如何都要讓對方罪有應得。
可萬一蕭范是冤枉的,是有人栽贓陷害,那么,真兇是誰?
是誰,要通過陷害鄱陽王以漁翁得利?對方僅僅是為了對付鄱陽王么?
這個人,居然能在御膳里下毒,現在是用于陷害鄱陽王,那下次呢?
一日三餐,我兒子還要不要吃喝了?
一想到有人暗中潛伏在宮里,時刻都有可能投毒,讓她母子死于非命,太后心中驚恐,卻不能表露出來。
她強做鎮靜,問蕭范:“鄱陽王,如今王利的指認,你說是陷害,那么,可有證明清白的人證、物證?”
蕭范朗聲回答:“微臣并未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所以,王利的指控,純屬污蔑,微臣是清白的....”
蒼白無力的辯解,在場大臣聽了,心情變得復雜起來:若鄱陽王真的是幕后主使,那么,對鄱陽王一系的‘清理’,在所難免。
鄱陽王有那么多弟弟,那么多兒子,多少人會牽扯其中?
還會涉及多少文武官員?畢竟鄱陽王的門生故吏可不少。
萬一這些人狗急跳墻,朝廷要如何應對?
王褒看著姻親蕭范,心跳加速:是你?千萬別是你啊!你若真的犯下如此大罪,誰都保不住你全家!
太后聽得蕭范如此無力的辯解,嘴角干澀,手微微發抖,即將做出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這時,蕭范又說:“事發突然,微臣急切間,無法找出人證、物證來證明清白,不過...”
他看向王利:“微臣,有幾句話,要問此奸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