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即便不知我軍有如此手段,但既然敢來,就不是廢物,更不會是蠢物,極有可能憑借經驗,判斷出我軍想做什么。”
“他們四處流竄,未有絲毫收獲,就該早點收兵,抽身而去,免得被我軍斷了退路。”
“卻逗留不去,在屯田區腹地來回轉悠,這不是餓得走不動的癩皮狗,這是故意使詐,等著肉送上門的狼,他們在引誘我軍追擊。”
“他們,一定在某個地方,設好埋伏了!”
梁森點點頭,他也是這么想的,因為獵物的蹤跡有些詭異,要逃不逃,要躲不躲,要戰也不戰,明顯有問題。
不過,基于鍛煉人才的原因,他需要這幾位騎兵小隊長多動動腦子。
騎兵和騎兵交戰,是“以動對動”,相互間攻防轉換的速度很快,而短時間能就會決出勝負。
這需要基層帶兵將領有隨機應變的作戰能力,不能事事向主將請示、得了命令才行動。
所以,徐州軍的騎兵基層編制——小隊,其小隊長的作戰意識一定要強,但這種意識沒多少人能教,就只能靠實戰磨煉。
以及臨戰多開談論會,集思廣益。
現在,敵人的蹤跡已經被他們初步找到了,那么,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梁森做出了安排,決定今晚就對敵軍實施突擊,將士們吃起干糧,照顧坐騎、整理兵甲,為即將到來的決戰做準備。
不一會,梁森用鵝毛筆在兩張小紙條上寫了相同的內容,將其卷好,各放入兩個蘆管里。
然后,從隨行馬匹馱著的鴿籠里拿出一只鴿子,把一根蘆管綁在其右腳上,然后放飛。
灰黑色的鴿子振翅高飛,向東南而去。
梁森又把另一個放有紙條的蘆管,綁在另一只鴿子腿上,然后放飛。
他聽李笠說,鴿子有歸巢的習性,哪怕離巢數百上千里,也依舊能夠飛回去,準確無誤的找到自己的家。
那么,使用鴿子的歸巢習性,提前在某處蓄養鴿子,那么當鴿子成年、認家之后,就能實現“定點通信”。
李笠養了許多鴿子,寒山也有鴿舍,其中飼養的“信鴿”,經過鍛煉,確實具備數百里外回巢的能力。
許多信鴿,被提前運到徐州各地,梁森手上就有不少,可以隨時放飛這個鴿子,讓它們把簡單的消息捎回寒山。
襲擾屯田區的敵軍騎兵,其中一支主力,蹤跡已經被他發現,為防萬一,他在戰前要把消息發出去。
如果他打了敗仗,得知敵人蹤跡的李笠,還有機會調兵遣將,把對方“留在”徐州。
無論如何,都要將來犯之敵“留下”,或者至少殲滅大半。
用實打實的戰績,讓屯田的軍民們相信,在徐州軍的羽翼下,來犯之敵有來無回。
讓他們相信,自己辛辛苦苦開辟出來的田地、建起來的房舍,一定會成為“雞犬相聞、阡陌連天”的美好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