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曲阿往返三吳地區和建康的貨物,同比去年,增加了三成,而且漲幅明顯,還在增加。
方山津稅關的統計結果,也證實這一情況。
這其中,從三吳前往建康的貨物,占了六成,從建康前往三吳的貨物,占了四成。
所以,出了什么事?
稅署吏員向胡煒介紹起調查結果。
先說事實:建康實行“足陌”交易之后,相比三吳地區,同樣的五銖錢,在建康貶值了。
因為八十文錢,在短陌的三吳地區可以當做一百文花(八十文為一陌),而在建康城里,八十文就只是八十文。
雖然回歸了準確的幣值,但足陌的建康城里,銅錢比起其他短陌地區的銅錢,就是貶值了。
錢貶值,物價自然就漲,此為“錢賤物貴”。
而泰安通寶的使用,也導致建康城內物價上漲。
因為稅收帶來的成本,無法通過對“陌”的消減進行分擔,自然就全加到價格上,物價焉能不漲?
建康是明顯的“錢賤物貴”,周邊地區相比之下,當然就是“錢貴物賤”。
于是,價格差出現,商賈們活躍起來。
吏員說完事實,分析曲阿貨物流通量明顯增加的原因:
第一,當相鄰的兩個地區,錢的貴賤分明時,錢會往“錢貴”的地方跑。
第二,當相鄰的兩個地區,物的貴賤分明時,物必然往“物貴”的地方跑。
于是,大量銅錢涌向三吳地區,被行商用于購入大量當地土產,運到建康銷售。
所以,由三吳運往建康的物資(主要是農產品),同比去年,增加很多。
不僅如此,長江上游地區,江、郢、荊、湘等地,因為短陌現象更嚴重,所以同比去年,有更多的物資向建康流動。
而建康最近一兩年開辦的大量作場,生產出來的大量手工業制品,因為建康足陌、三吳短陌的緣由,出現了極其特別的降價情況。
吏員舉了個例子:“建康作場,有某制品,價格是一百文,城里百姓要買,得花一百文,因為是足陌嘛。”
“同樣的制品,運到三吳的會稽,且不說長途運輸的成本和漲價,就說原價,當地百姓花八十文就能買到,因為當地是短陌,八十文當一百文花。”
“所以,因為建康錢賤物貴、三吳會稽錢貴物賤,建康的手工業制品,在會稽的銷路會增加,因為實際上這制品在會稽是降價了。”
“于是,建康發往三吳的貨物增多,其中大多數是手工業制品,才有了曲阿這里貨物流通數量明顯增加的結果。”
聽到這里,胡煒心中一動,想起彭城公說的一段話:
貨幣適當貶值,有利于擴大出口,對制造業有利。
他不動聲色,繼續聽,吏員繼續說。
因為建康相對于其他地方,錢賤、物貴,所以各地商賈就不斷往返于兩地,來個錢生錢。
商賈張三,在建康購入大量鐵鍋、玻璃器等手工業制品,運往三吳銷售,然后在當地購入大量土特產(農產品等),運往建康出售。
來回都能賺額外的利潤,往返越快,利潤增加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