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建康的作場根本就不怕生產出來的產品滯銷,就連排污嚴重的大量新開造紙作場,也日夜生產。
由于行商們販來上游和江北淮南的大量竹子,使得造紙作場不缺原料,紙(竹紙)產量大幅增加。
雖然因為足陌、短陌的價格差,導致作場制品的利潤下降,但是銷量增加后,薄利多銷之際,還是有得賺。
所以,各作場開始持續招工,這使得建康城里大量百姓有了不錯的選擇:可以去作場做工掙錢。
而各地大量物資涌入建康,使得原本開始上漲的物價開始下降,許多日用品的價格,明顯回落。
但是,嚴格實行足陌交易的建康,依舊“錢賤”,和周邊短陌地區形成鮮明對比。
錢賤和錢貴之間形成的價格差,使得行商將各地產出販到建康銷售時,依舊能獲取不錯的利潤。
所以,依舊有大量物資向建康涌去,同比去年,建康東西二津的過關貨物數量,明顯增加。
貨物流通數量增加,意味著貿易活躍,以征收商稅為目的的總稅司各稅署,收上來的商稅,自然也比去年同期要明顯增多。
但是,泰安通寶的推廣,除了建康、鄱陽、寒山之外,很不理想。
因為各地有短陌交易的慣例,對足陌的建康有價格差可以牟利,所以各地商賈對實行足陌交易的意愿很低。
尋常百姓,更是不相信泰安通寶這種直百錢的信用,加上官府不強制使用,所以能不碰就不碰。
總稅司開設稅署的地方,雖然稅關及其管轄的交易市場、市集,承擔了泰安通寶的兌換業務,但主動來兌換泰安通寶使用的人,只有商賈,且數量不多。
當然,在強制執行足陌交易的建康、饒州鄱陽、徐州寒山,泰安通寶和泰安五銖,很快就站穩了腳跟。
“這都得益于稅署對貨物流通以及城內交易的絕對控制。”吏員贊嘆著,也是自豪,“不認可泰安通寶,就別想做買賣!”
胡煒點點頭,看著眼前繁忙的運瀆,若有所思。
一如彭城公所判斷的那樣,足陌的建康和短陌的周邊地區之間,形成了價格差,這對于建康城內的工商業發展來說,是很關鍵的。
建康城里,居住著大量百姓,這些人無田可種,只能在城里出賣勞動力,換取微薄的收入來養家糊口。
如果建康城里的工商業發展起來,將大量城內居民吸納到“制造業”中去,局面會不一樣。
胡煒總是聽彭城公說什么“實業興國”、“高利貸誤國”,知道彭城公要制造業發展,讓百姓靠著在作場干活,就能實現收入增加。
這就意味著百萬人口的建康,自己也會形成一個“優質市場”,進一步促進工商業發展。
而幣制的變動,使得短陌地區可以靠著價格差,往足陌建康銷售大量農產品、原材料獲利。
這就是在割建康的“韭菜”?
胡煒想到了彭城公的“戰術”:
足陌的建康,靠著“錢賤”的優勢,擴大制造業的產品“出口”,用手工業制品的對外銷售,反過來割短陌地區的“韭菜”。
至于泰安通寶能不能盡快被百姓接受...無所謂,愛用就用,不想用,官府也不會逼著用。
然而,錢賤就能割別人的“韭菜”?
胡煒覺得這不是彭城公白日做夢,因為足陌的鄱陽和寒山,真的已經在割周邊地區的“韭菜”了。
幣制變動引起的漣漪,或許真的就能變成洶涌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