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搖搖頭:“太后,恕臣無禮,就算皇后或張貴人生下男孩,又能如何?皇位,如何能讓襁褓中的嬰兒來坐?”
“可是,可是,可是還有李卿輔佐啊!”太后脫口而出,“哪怕錄尚書事的依舊是江夏王,李卿依舊可以都督宮城諸軍事,保護皇子,等皇子長大!”
“太后,微臣,想讓平安服完喪后改嫁。”
李笠忽然冒出這一句,太后聽了,腦袋嗡的一聲炸開,愣愣看著李笠。
片刻,聲嘶力竭的怒吼:“皇帝剛走,你、你就起心思讓皇后改嫁!!!”
“不然呢?平安才十六歲,才十六歲!”李笠音調高了些,“她以后怎辦,就這么孤孤單單,走完剩下幾十年的人生路?”
這話戳到謝太后心里,她何嘗不是年紀輕輕就守寡,拉扯著兒子,步履艱難的向前走。
現在兒子沒了,她要孤孤單單走完剩下的人生路。
“太后,這皇位,與平安沒有任何關系,也和臣沒有任何關系,請太后,讓平安有個歸宿吧!”
太后情緒瞬間接近失控:“你女兒要有歸宿?那我的歸宿在何處!皇后若生下皇子,你要如何處置!!”
“即便皇后未能生下皇子,可張貴人一旦生下皇子,平安就是這皇子的嫡母!依舊是太后!你讓平安改嫁,那皇子怎么辦!你對得起先帝所賜‘維楨’二字么!!”
“微臣問心無愧,對得起維楨二字。”李笠語氣恢復平靜,“江夏王,也是先帝(指的是蕭綱)子嗣,即位后,國有長君,社稷之福。”
“太后知進退,為大局著想,想來江夏王登基后,不會為難太后,不會為難可能誕生的男孩,這個男孩,會平安長大的。”
“如此一來,大行皇帝香火不絕,皇位,依舊是先帝子嗣來坐,臣,如何對不起維楨二字?”
這話噎得太后一時詞窮。
先帝(蕭綱)對李笠的恩遇,李笠以這樣的方式報答,說得過去。
而蕭大器生前,并未對李笠有恩遇,李笠對蕭大器的兒子蕭詢盡心輔佐,兩次北伐大獲成功,已經算對得良心了。
江夏王蕭大款,是先帝在世諸子當中,最年長者,即位后,國有長君,確實是社稷之福。
她若識相,放棄堅持等皇后、張貴人臨盆,直接讓蕭大款繼位,對方,想來會承這個情。
襁褓中的嬰兒長大,要十幾年,屆時大局早已定下,蕭大款,或者其子(下一任皇帝),也許不會趕盡殺絕。
太后不這么認為:才怪!!!齊明帝放過齊武帝的子孫了么?
江夏王當了皇帝,也不會放過你這功高震主的李三郎啊!!
“平安若生下皇子,她怎么能改嫁?而且,新君即位,他會放過你么?”
太后總算想到反擊的辦法,李笠回答:“微臣會起兵,改朝換代,所以,無所謂的。”
“你!”太后被李笠這大逆不道的話驚得目瞪口呆。
“微臣,定然不會被新君所容,還會被人群起而攻之,絕無活路,但不想全家坐以待斃,自然要奮力一搏。”
“微臣會辭去所有官職、爵位,以布衣之身起兵!”
“受先帝之恩的李維楨已死,鄱陽布衣李笠,會點起兵馬,招募四方豪杰,堂堂正正開戰。”
“新朝建立,平安就是新朝公主,會有般配的駙馬,一起度過余生,她為大行皇帝所生女兒,也會平平安安長大,不會受人欺負。”
這種說法,讓太后憤怒至極,卻不知從何罵起。
但她知道李笠有這個能力。
李笠不想對這個可憐的女人進行人身威脅,直接把事情挑開了說:
“太后,請召集宰輔,宣布噩耗,讓江夏王繼位,以換來機會,為大行皇帝留下可能會誕生的香火。”
“若微臣,不,若草民將來舉事成功,看在平安的份上,也會手下留情的。”
李笠說完,起身告退,被太后喊住:“你意圖不軌,我定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你意圖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