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子孫后代依舊是國朝宗室,依舊能夠衣食無憂。
而一旦改朝換代,他們這些前朝宗室,必然是被清算的對象,絕無活路。
不僅如此,祖珽認為宗室們必然還會拉攏兩淮文武官員,以及在河南駐足的北伐武勛,要讓李笠內憂外患之下,進退失據,早早敗亡。
祖珽所指,主要是王僧辯、王琳等人。
王僧辯、王琳,本屬于湘東王一系,王僧辯雖然和兄弟們都是南下北人,但在梁國為官多年,門生故吏、親戚眾多,和許多宗室關系不錯。
王琳兄弟是湘東王幾個兒子的舅舅,兄弟倆同樣有不少親朋好友仕宦多年,并與許多宗室相熟。
即便王琳和李笠關系不錯,但在面臨重要選擇之際,未必會認同李笠。
這兩位,極大可能倒向宗室一方,那么,兩人身邊的文武官員,自然也會跟著走。
“跟著走?那他們就跟著先帝走吧。”李笠不以為意,“論跡不論心,我還沒造反,他們若硬說我要造反,那好,打就打。”
“沒有人可以打敗我的軍隊,讓他們來好了。”
“我的盟友,是被士族壓制了數百年的寒族,是兩淮、江州地區那些渴望著出人頭地的寒人,是那些追隨我多年的鄱陽、兩淮子弟。”
“我,不需要你所說這些人的支持,他們愛來就來,不來,就跟著先帝走吧。”
祖珽不認為李笠狂妄自大,因為他知道對方有這底氣,只是一直要面子,所以表現得比較溫順。
然而,再溫順的猛虎,也不是幾條獵狗能挑戰的。
不是祖珽看不起人,在他看來,南朝沒幾個人有實力能與李笠在戰場上相抗衡。
梁國若沒有李笠,搞不好侯景當年就能把梁國折騰得奄奄一息。
“君侯,該表的態還是得表明,至少,君侯要試著拉攏他們,也讓他們多個選擇不是?”
“若君侯連拉攏的態度都沒有,其實,就是斷了他們的退路,畢竟,這兩位王氏連同身邊許多人,本身作為武人,其實也是被歧視、壓制的。”
祖珽希望李笠能盡可能爭取更多的盟友,一旦宗室們起兵,能夠盡快結束戰爭,避免周、齊兩國漁翁得利,避免內亂對國力造成太大損耗。
“他們若能支持君侯,戰亂波及的地區就會少很多,對百姓的影響,也會小不少。”
“至于饒州那邊,鄱陽是君侯的根基之一,為了鄱陽著想,還請君侯早下決斷。”
“我現在只不過是都督中外準軍事,在鄱陽早下決斷做什么?”李笠明知故問,“鄱陽王人在鄱陽,在鄱陽,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心里清楚得很。”
李笠的意思很清楚,鄱陽盡在掌握之中,關鍵時刻,地方官想做些什么不符合李笠根本利益的事,無論對方是誰,都無法做到。
祖珽聞言放了心,但不忘提醒:“君侯須得提防女刺客,因為行刺,是宗室們翻盤最有效、成本最低的辦法。”
李笠聞言眉毛一挑:“女~~刺客,你為何強調‘女’字?”
“咳咳,是下官失言了。”祖珽趕緊告罪,李笠見“老司機”居然這么提醒自己,不由得有些期待。
刺客當然要防,至于女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