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得起湘東王么?
而他作為食梁之祿的梁臣,怎么能在關鍵時刻,與逆賊同流合污?
哪怕這個逆賊,是自己的好友,造反是情不得已。
但基于現實,王琳知道,自己站在李笠那邊,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是對他、對王家、對于部下,都是如此。
因為如無意外,李笠必然是勝利者,更別說皇帝駕崩、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消息傳來,王琳左右心腹,就有些蠢蠢欲動。
勸王琳,支持李笠。
李笠年富力強,手下大將不少,又有兩淮豪杰追隨,能打的不僅有強悍的徐州軍,還有鄱陽那邊的子弟。
而且兒子多,世子都十三、四歲了。
怎么看,李笠都有成為開國皇帝的可能,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陽。
而梁國的那些宗室,有哪個能打的?
宗室們容不下戰功赫赫的李笠,就能容下擊敗李笠的人?
所以,當左右得知派人來找他后,雖然不知具體說了什么,一個個都喜形于色。
認為李笠是在向王琳示好,明顯是要拉攏,所以,大伙都很高興。
很顯然,王琳做為一個群體的首領,自己怎么想倒是其次,關鍵是這個群體的主要成員怎么想。
他這二十多年來,結交無數朋友,有了不少追隨者,這些朋友和追隨者當中,大部分出身微寒,甚至是來路不明的“好漢”。
這些人追隨他,一是因為投緣,二是因為他給了這些人以希望,出頭的希望。
而現在,對于許多人來說,只要王琳站在李笠這邊,那么王琳連同大伙的前途,一片光明。
對于出身微寒的武人們來說,名震天下的李笠、親近寒人的李笠、“英雄不問出處”的李笠、號稱不敗的李笠,就是大伙的前途所在。
王琳知道,如果他選擇和李笠作對,部下之中會有很多人離開他,站在李笠那邊。
這種選擇,是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而不是個人恩怨。
那些投向李笠的人,依舊會感激他多年來的提攜、照顧,依舊會認他這個“王郎”,但是,會堅定不移的跟著李笠向前走。
因為只有李笠才能帶著這些人不斷打勝仗,讓這些人憑借軍功平步青云,而不在乎這些人的出身。
此次北伐河南,就有不少武人憑借軍功晉升,在河南各地當縣令、郡守,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如今,河南是許多將士的根本所在,許多人在河南有了“功田”,當了官。
而能夠守護河南的人,就只有李笠。
如果李笠完了,蕭氏皇帝,有能力守住河南么?
恐怕未必,許多人都擔心宗室們和北虜勾結,以讓出河南、淮北為代價,“請”北虜攻打李笠。
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王琳知道自己的部下當中,許多人都希望他站在李笠這一邊。
支持李笠,就能守住河南,守住大伙辛辛苦苦立下戰功換回來的官位、土地。
王琳看著談笑風生的部下們,心中滿是無奈。
人心所向,所以,我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