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后漢時,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對東北邊境構成巨大威脅,后來,又有聚集烏桓各部力量的蹋頓單于,威脅著河北地區。”
“那鐵雀關,看上去如同雞肋,但實際上是為了防止遼西地區東夷進犯而設立的,并不是雞肋。”
李笠對兒子的回答很滿意,不枉費他經常跟兒子說起中原周邊形勢。
見兩個兒子沒什么補充,他又說:“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為了盡可能抵消突厥對那些部落的影響,燕山北部是遼闊的草原,但就整個草原來說,這是東面草原。”
“突厥如今是草原上的霸主,他們若要襲擊中原,西邊可以進攻關中,中部可以進攻并、朔,東面,就是進攻幽州。”
“他們若要進攻幽州,必然要裹挾草原東部、遼西地區的契丹等部落,作為幫兇一起南下。”
“那么,只要中原朝廷在遼西有據點,能夠拉攏住各部落,不配合突厥人行兇,對方要攻打燕山長城,就會受到掣肘。”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死守長城防線,要主動在防線外圍設置幾個據點,攪動草原形勢,讓突厥人無法短時間內聚集力量南犯。”
李旸想了想,問:“可那些草原部落,生活習俗和中原截然不同,對于他們來說,同樣是草原部落的突厥人,相互間才更加容易成為自己人。”
李笠問:“你想說的是墻頭草,對吧,那些一盤散沙的小部落們,面對突厥人的威脅,即便內心向著中原朝廷,卻也不得不給突厥人當鷹犬...”
“甚至,他們可以兩頭占便宜,對中原稱臣納貢,對突厥也稱臣納貢。”
“平日太平無事,就和中原朝廷做朋友,與邊地州郡做買賣,若突厥大軍壓境,他們就給突厥人做幫兇,變成燒殺搶掠的強盜。”
這話說得沒錯,李時、李旸點頭稱是。
李笠又說:“這就是弱肉強食世界的生存法則,我們不能因為那些小部落是墻頭草,就不和他們往來,相反,要想辦法拉攏對方。”
“遼西那塊地方,必然繁衍大量游牧部落,中原朝廷不去爭取,草原上的霸主自然會去占據。”
“在長城防線之外、交通不便的地方維持一個據點,成本很高,但是,比起連年提防突厥入侵所產生的巨大國防成本,那就不算什么。”
“更何況,如今有低成本維持營州據點的辦法。”李笠說到這里,指了指輿圖上的渤海灣地區。
然后向東,沿著“沿海地區”,過了萊州東邊的成山角,折向南。
一直南下,過長江入海口,抵達三吳會稽地區。
“三吳地區的物資,在春夏季節,裝上海船,沿著海岸線走海路北上,繞過萊州成山角,前往遼西,若一路順利,時間不會太長。”
“如此一來,青萊、兩淮甚至江南的大量糧食以及產出,可以輕松運抵遼西或者幽州,而遼西營州自各部落收購的皮毛等特產,能夠以極低的運輸成本,運到江南。”
“目光再放遠一些,南方,海貿興盛的廣州番禺,交州龍編,同樣可以通過海路實現和江南的低成本物資流通。”
“一艘大海船,載貨量動輒數萬斛,只要能平安抵達目的地卸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及消耗,遠低于陸地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