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王使君讓人施展的“妖術”,也是契丹酋長們帶兵助戰的原因:誰不聽話,就要倒霉。
但是,信賴歸信賴,契丹酋長們前幾年還被突厥大軍的威壓嚇得不輕,哪里敢真的為楚國效力,和突厥人作對。
所以,他們想好了,兩邊打起來后,哪邊勝了就幫哪邊。
如果楚軍被突厥大軍擊敗,他們當然要“知錯就改”,為突厥可汗追擊楚軍殘兵,如果楚軍勝了,他們就跟著楚軍追突厥人。
反正硬仗是不能打的,只打順風仗。
卻沒想到,兇猛如狼的突厥大軍,被楚軍打得傷亡慘重,死了許多人,投降、被俘的人更是多得數不過來。
連可汗的弟弟和侄子都完蛋了。
如此一來,他們當然要極力表現自己對楚國的“忠心”。
畢竟,楚國皇帝說了,等解決了突厥大軍,草原上的規矩,要改一改了。
王琳和幾位契丹酋長說一會話,待其告退,慢慢走出帳外。
他看著眼前此起彼伏的營帳,以及遠處的天野蒼茫,不由得想起北地的一首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舉目遠眺,看著南方地平線上,遠處那道如同墻壁一般的隱約黑影,王琳長舒一口氣。
那里,就是陰山山脈,而他已經率軍越過陰山山脈,進入大草原,和突厥軍隊交戰。
王琳年少時,有個志向,那就是做個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但具體怎么成為大英雄,小腦袋想不清,反正要結識許多朋友,做好大一番事業。
長大了,志向進一步明確,那就是建功立業。
只是他沒想到,有生之年,能有如此機遇來建功立業。
王琳坐鎮幽燕,要提防遼西契丹各部襲擾,又要提防突厥入侵,于是想了個方案,要主動出擊,改變北地形勢。
籠絡契丹各部,以其為仆從,又收買草原部落,為將來的作戰準備向導。
并從齊國降卒中,精選有作戰經驗的將士,分到各部,作為“草原作戰指導”。
花了許多時間,為一次大規模的主動出擊做準備。
他的構想,得到李笠支持,李笠還帶著最精銳的御前親軍出征,親自作為誘餌,入恒州,引誘突厥大軍來攻。
而王琳率領另一支大軍,聚集在懷荒附近,伺機而動,給崩潰北逃的突厥人以致命一擊。
這次進攻,朝廷集中了大量騎兵,可以說把河北的家當都拿出來了,就是要趁突厥沒反應過來,還不熟悉楚軍的戰斗能力,給予重擊。
現在,楚軍大獲全勝,突厥這邊傷亡不小,死了很多人,被俘的人更多,還折了不少有分量的人物。
如此一來,那些搖擺不定的遼西契丹各部,以及草原上的小部落,就能為朝廷所用。
解決了突厥的威脅(一定士氣內),朝廷才能騰出手,專心收拾退守河東的齊軍。
有數人過來,帶著一個面色蒼白、留著辮發的年輕人,王琳看著那人,問:“你就是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