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聞言笑起來:“我只是提個概念,具體事項可以具體分析、完善嘛。”
“四年任期不合適,可以適當延長,五年?六年?都可以考慮。”
“皇帝可以靠御史臺來監督、敲打八座尚書,甚至按規矩來彈劾、罷免,另選,當然,這要有一套規則。”
“至于黨爭,確實是個問題,官員們一旦拉幫結派,相互傾軋,對人不對事,那...”
李笠撓撓頭,他說這些話,當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仔細想過,而官員一旦結派,惡性競爭,導致黨爭失控,確實誤國。
“我覺得,相應的體制約束,或許會有糾錯的效果。”李笠還是覺得這個構思有可行性,當然,一切都要以現實為基礎。
現實,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現狀,要在現實的基礎上適當改進。
而不能異想天開,直接把后世的政治制度“移植”過來,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就是瘋子。
“這、這也太....”黃姈還是無法接受如此奇特的想法,李笠笑著笑著,忽然收起笑容:
“這就是二桃殺三士,把行政權和選舉八座尚書的權力,讓渡給官僚群體,讓他們在協助皇帝管理國家的同時,內部開始分化。”
“他們相互掣肘,就無法形成尾大不掉的獨相,這不好么?”
“皇權的根本在哪里?最重要的不是行政權,是軍權!”
“開國皇帝之所以成為皇帝,是因為他是個軍事集團的首領,握有強軍,這才是關鍵。”
“皇帝得國,來自擁有軍隊,皇帝失國,是因為失去了軍隊,皇帝要坐穩位置,關鍵在軍權。”
“而一個王朝想要根基牢固,就得盡可能拉攏更多的利益群體進入體制,維護體制,那么,皇帝不讓利,不分權,人家憑什么向你效忠、為你認真辦事?”
“把行政權、尚書選舉權讓渡給官僚、權貴們,制定游戲規則,讓各方利益群體,都有機會根據游戲規則,定期去爭八座尚書之位。”
“他們成為新體制的受益者,新體制維護他們的利益,那么他們對新王朝的忠心,自然就大了許多。”
“誰敢挑戰這個規則,就是和所有人作對,成為公敵。”
“皇帝手握軍權,作為規則的維護人,以及最終裁決人,不用直接下場和人精們博弈,又能坐穩位置,平衡各方勢力,這就是我想要的局面..”
“資質平庸的皇帝,未成年的皇帝,靠著制度保證平衡,保證各方皆大歡喜,這不好么?”
黃姈聽著聽著,有些激動,但很快冷靜下來:“這真的可行么?會不會是一廂情愿?”
“亦或是實施起來,效果沒那么好?”
說著說著,她想到李笠提出的問題:一旦皇帝亂來,胡作非為,那么,擁有軍權的皇帝,隨時可以推翻這個游戲規則。
但要制約皇帝亂來,本身就存在一個問題:能夠制約皇帝的就只有權臣,而當這樣的權臣必然掌握軍隊。
當這樣的權臣出現后,皇帝也差不多要變成傀儡了。
李笠回答:“皇帝掌握軍隊,同樣需要幫手,那就是勛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