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開學了,因為十二歲以上皇子全都去學校讀書,加上七歲以上皇子,每日都要在蒙學上課,所以白天的宮里,沒了往日的喧囂。
“神獸歸位”,李笠得了解脫,但該做的事還得做,其中包括教導皇太子李昉。
李昉已經成家,所以不在宮里居住,和太子妃武氏在東宮自有一片天地。
不過李昉每天都會入宮,向父母請安,并跟父親學著處理政務。
今日,李笠要教兒子,什么叫做“釣魚工程”,什么是成本控制,于是父子倆來到兵部,在一個廳堂里交談。
“大型工程,多少都會存在實際造價超過預算造價的問題,無非是程度大小罷了。”
李笠站在一堵墻面前,看著墻上掛著的輿圖,對兒子進行講解。
旁邊,許多身著戎服的軍人,在一個平放的沙盤上忙碌著。
“但是,有的工程,從‘立項’開始,就不懷好意,其謀劃人,明知道工程造價必然會很高,卻故意給出個較低的報價,以騙得有司同意實施。”
“結果,等工程開工,箭已上弦,原本的投入,明顯不夠了,卻又不能停工,否則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于是,朝廷不得不追加款項,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
“這種追加,可以是一次,兩次,甚至數次,為此多付出的代價,或許確實是花在工程上,但也有可能是被各級人物趁機分潤,白花冤枉錢。”
李笠說的這種情況,李昉之前已經有所了解,父親出征在外時,他監國,主持國務會議。
其實就是聽宰輔們如何商議國務。
當中,就有針對各類大型工程進行的討論。
宰輔們仕宦多年,什么風浪沒見過,尤其在意這類大型工程的成本,他在聽的過程中,長了不少見識。
說白了,這是個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的問題,當然,這兩個詞,他是聽父親說的。
“成本控制,風險控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李笠指著輿圖上那河、淮運瀆的幾條擬定線路,緩緩說著。
“尤其開大運瀆這種大型工程,開始施工后,施工過程中,會碰到什么突發事件,沒人可以預料。”
“譬如某處地質條件比預想的復雜,某處的地勢走向,和最初勘察的時候有出入,等等。”
“所以,不管事前的成本估算再怎么仔細,工程開工建設之后,很容易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導致造價上漲,得加錢。”
“這種上漲,其實是很合理的,沒必要苛責主持工程的官員,畢竟很多時候,一分錢一分貨。”
“但是,如何判定這造價的上漲,是在合理范圍內?而不是最初擬定施工方案時,明知造價不能低于某個數,卻故意把估價往低了報?”
李昕回答:“需要有人來進行成本核算,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監督,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工程造價上漲,到底是正常上漲,還是最初的方案故意低報。”
“當然,為了防止徇私舞弊,進行成本核算的人,要有專門的管理,自成體系,最好不要容易受外界影響。”
李笠點點頭:“這話沒錯,制度要有,可執行制度的是人,人出了問題,制度也就會出問題。”
“大型工程,后面都會有形形色色的受益方,所以才有釣魚工程出現,讓區區幾個成本核算人員,對抗這些利益群體,那是不現實的。”
“對方完全可以出盤外招,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使得一個報價明顯過低的工程,能夠通過復議,獲得動工許可。”
“然后,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因為‘意外’而追加投資,到后面,甲方發現工程超支數倍,但挑來挑去,還真挑不出什么明面上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