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加價,都是有合理客觀理由的。”
“但造價暴漲已是事實,甲方就只能打掉牙和血吞。”
“工程若是土木工程,造價暴漲,忍忍也就過了。”
“大不了省吃儉用一段時間,把虧空補回來,可這種工程若是打仗,一旦成本失控,那可不是小事。”
父子倆來到沙盤前,這沙盤為教學練習用具,目前模擬的是代、朔與草原接壤地區形勢,并不是真實地形。
李笠指著上面的“空地”(代表草原),說:
“如果將來某一天,有大臣向你上書,慷慨陳詞,說能以花費較少的軍費,不用堡壘推進戰術,便能控制磧南草原...”
“說得頭頭是道,把各種可能以及開支都分析得清清楚楚。”
“讓你意識到,花費較少的軍費,數年時間,就能復套..控制磧南草原,你心動不心動?”
“復套”二字,李昉認為是父親口誤,而父親的這個提問所指,僅就提問來說,明顯是有問題的。
但是,他將自己“代入”后,點點頭:“孩兒必然會心動,因為聽上去很有道理,能省錢辦大事,當然心動。”
李笠笑起來:“對,很有道理,因為對方言之鑿鑿,提出的方案,可行性很高。”
然后話鋒一轉:“但實際上,卻是釣魚。”
李笠特意舉了一個例子,是參考他那一世聽過的例子,這例子有關“預算報價”。
舉例的人,引用的卻是明代一件事:
嘉靖年間,河套地區被蒙古俺答汗控制,對方以此為據點襲擾陜西、山西,對邊防形成很大壓力。
總督陜西軍務的兵部侍郎曾銑,上《請復河套疏》,向皇帝朱厚熜(明世宗,又稱嘉靖皇帝)請求復套。
皇帝想要有一番作為,也意識到朝廷收復河套地區,能夠極大改善陜西、陜西的邊鎮形勢,看了曾銑的《請復河套疏》,很高興。
加上曾銑擊敗了率眾入寇的俺答汗,表現出色,再上《重論復河套疏》,皇帝心動了。
但沒過多久,因為奸臣嚴嵩發動爪牙彈劾曾銑此舉“輕啟邊釁”,并指使人污蔑曾銑瞞報打敗仗的實際軍情,并克扣軍餉,賄賂首輔夏言。
于是,皇帝先罷首輔夏言,再命廷臣議曾銑之罪。
有司官員“體察上意”,上奏曾銑罪不可免,于是曾銑入獄,最后被殺。
朝野為之喊冤。
這件事,看上去是忠臣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但是,內中另有詳情:曾銑的復套,是釣魚工程。
曾有人認為,復套需要折銀三百萬,兵三十萬,糧三百萬石,折白銀三百萬兩,還得沿河修城堡。
但曾銑對皇帝說,微臣的復套方案不需要這么多錢。
精打細算,六萬兵力就能搞定復套,軍費不到四十萬兩,這是曾銑的“第一次工程預算”。
等到皇帝撥了一筆‘定金’,滿懷期待的等后續時,曾銑再次上報的“工程預算”變了,翻了十幾倍。
其中,兵力翻一番,變成十二萬,軍費自然也就翻倍,后續費用,僅僅沿河筑城一項,每年投入至少二百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