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司和欽天監的官員們,向李笠講解起睢陽的計時鐘運行情況。
睢陽設有“水鐘”,位于河邊,靠著大體格和水動力,盡可能減少誤差,確保穩定運行。
水鐘,即水力推動的時鐘,睢陽的水鐘有兩組,每組三座,以便勘誤。
一組鐘,走的是“建康時間”(標準時間),一組鐘,走的是“當地時間”(測日影而得)。
當地時間,可以通過“測日”來不斷校準,
建康時間,是不斷和建康那邊對時(人力運送鐘表對時),不斷校準。
睢陽作為全國范圍內無數個“三級坐標”(縣坐標級)之一,擁有計時鐘、觀星臺,承擔著授時、校時、測繪以及氣象觀察的任務。
李笠之前看過了水鐘,上了觀星臺后,也看了測影、觀星的用具,以及記錄降雨量的器械。
并抽查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看看有沒有人濫竽充數。
畢竟,他為此可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設了不少編制,可不能被人給糊弄了。
順便看看測繪隊伍的人員培訓情況,畢竟接下來的一系列工作,開展起來可不輕松:
在全國范圍內定坐標(經緯度),繪制各類地圖。
中原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定坐標、繪制地圖,是一項浩大大工程,得花大量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但李笠認為值得。
因為精確的各類地圖,對于國家來說,是十分珍貴的財富,涉及軍事、經濟、交通等各領域。
甚至可以說是主權的象征。
往小的說,精確的土地資源地圖,可以確保中樞對各地土地情況有更加精確的了解和掌握。
無論是勛田也好,民田也罷,搭配有精確地圖以及坐標的土地檔案,可大幅增加貪官污吏下黑手的難度。
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土地兼并的速度。
往大了說,精確的地圖(海圖),以及先進的“定位”技術,有助于促進航海業的發展。
也有助于中原朝廷經略草原。
李笠走出小屋,看著四周的田園風光,想到了草原風光。
茫茫草原、大漠,因為參照物很少,所以人很容易迷路,搞不清楚自己的方位在哪里。
但若以堡壘群不斷推進,將草原網格化,然后以每個堡壘的坐標為參照點,就能繪制出精確的草原地區地圖,不斷向外推進。
朝廷以堡壘控制一小片地區、水源,以堡壘群控制一大片草原,屆時無論是攻還是防,中原軍隊都能從容應對。
堡壘有火炮,哪怕駐軍不過數百人,游牧大軍也啃不下來,而堡壘群又像監視網,能把游牧大軍的動向看得清清楚楚。
草原上的無數強悍部落,會發現安全的牧場漸漸變少,自己的動靜瞞不過中原軍隊,據點又啃不下來,地利的優勢不復存在,時間一長...
時間一長,那些驍勇善戰、弓馬嫻熟的草原騎兵,就會變成熱情好客、擅長唱歌跳舞的牧民...
李笠沿著臺階緩緩走下,輕聲哼著歌。
“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