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李笠在聽濤閣與太子李昉交談,說一些機密之事。
今日的大朝會開了大半天,頗為消耗精力,李笠散朝后小睡了一下,恢復精神,便和兒子探討起權力的本質來。
權力的本質是什么?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李笠認為,權力的本質,就是對“服從”的認同。
村長之所以能成為村長,不是因為他有這個名號,而是大部分村民認為服從這個人,對自己有利,才會認同對方“村長”的地位。
所以權力即服從,來源于服從者心目中對被服從者中的定位。
被服從者的定位有四種:利益保護者、利益帶來者、利益損害者、觀念上認為應當服從的被服從者。
那么當“被服從者”是皇帝時,在身份各異的服從者看來,他們服從這個皇帝的權威,可能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一,我是庶族子弟,皇帝興科舉,讓庶族子弟有入仕、受重用的機會,所以,我要給他賣命,給皇帝賣命,就是保障我和家族的利益。
這時,皇帝是利益保護者。
二,我給皇帝賣命,皇帝會引我做心腹,我就能執掌機要,形如宰輔,這時,皇帝是利益帶來者。
三,我不給皇帝賣命,皇帝一不高興把我砍了,這時,皇帝是利益損害者。
四,皇帝有大義名分,作為臣子,就該效忠皇帝,為皇帝賣命,這就是第四類:我作為臣子該服從皇帝,所以服從。
然而事實上,許多皇帝在臣子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樣的呢?
晉、宋、齊、梁,朝代更替之際,為前朝盡忠死節者,有多少?
說一千,道一萬,利字當頭:我當前朝忠臣,有什么好處?
服從前朝末帝,和篡位權臣死斗,能給我帶來什么?
服從皇帝,他能保障我的榮華富貴?還是能殺我?
如果他什么都做不到,我為何要服從他?為何要為他盡忠?
既然我不認可對他的服從,哪怕他有皇帝的名號,對我而言,也不過是路人,是死是活,與我無關。
所以,得不到群臣服從、畏懼的皇帝,手中根本就沒有權力可言,空有皇帝名號,卻不過是傀儡罷了。
李笠說了一通,把話題轉到自己:“我為何能當皇帝?因為我手中有強軍,誰敢不服、跳出來反對,誰就會死。”
“所以,前朝官員們怕了,而我又分好處給他們,軟硬兼施,他們便選擇服從,于是,我才有了皇帝的權力。”
“但是,我為何能夠擁有一支強軍呢?因為我能力出眾,能夠帶著這些將士打勝仗,升官發財,將士們跟著我玩命,有好處,他們才會服從我的指揮。”
“我,才擁有權力,且權力越來越大。”
李昉聽明白了,李笠繼續說:
“將來,你繼位,首要之務當然是抓軍權,手握殺人劍,別人才會怕你。”
“但是,若只會揮舞長劍、亂殺人來恐嚇群臣,這是不行的,遲早會有人鋌而走險,所以,還得軟硬兼施。”
“用利益拉攏他們,讓他們明白,你既可以是利益損害者,也可是利益保障者,并且,會給他們帶來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