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天氣晴朗,微風吹拂,開封郊外,踏青的人們,流連于阡陌連天之中。
春天郊游,再正常不過,開封城常住人口越來越多,郊游時的場面自然也是熱鬧非凡。
人們三五成群,流連于汴水旁,看著眼前田園風光。
遍布青苗的農田,將大地染成綠色,舉目望去,如同一張巨大的綠色地毯。
今年,開封一帶種植的是春小麥,所以當種子發芽、長成青苗后,大地一片翠綠。
期間,卻有一輛輛馬車,在長長的軌道上奔馳,駛向開封城,亦或是離開開封。
郊游的人們,看著這一條橫貫東西的軌道,及其上那外形頗為特別、車輪明顯小了許多的馬車車廂,議論紛紛。
兩根長長的鐵軌,枕在枕木上,就成了一條鐵制軌道,又名“鐵道”。
但一條鐵道如同獨木橋,只能走單向,而眼前的鐵道,其實是兩條,為“復線”,對向前進的四輪馬車,不會迎頭撞上。
這些四輪馬車行駛在鐵道上,走得很平穩,不顛簸,而拉車的馬,能拉更重的車,所以軌道馬車的運載量比同尺寸的一般馬車要大。
饒州鄱陽、徐州寒山,之前就已經有“鐵道”,所以開封地區新通車的鐵道,并不是新奇之物。
所以,剛來開封不久的一群鄱陽人,見當地人圍著鐵道看熱鬧看得津津有味,只覺奇怪:
“開封可是行在呀,怎么這么多人沒見過世面?”
“還是鄱陽好,早許多年,就什么都有了。”
“開封也沒比鄱陽熱鬧多少嘛,就是沒有山,空蕩蕩的....”
說話的人,都是一些十一、二歲的小娘子,身著統一樣式的青衣,梳著總角發髻,說著一口旁人聽不懂的鄱陽話,如同一群麻雀般嘰嘰喳喳叫著。
當眾,身著藍色衣服的年長女子,看著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見對方各種看不起開封、說鄱陽好,只覺得無奈:
夏蟲不可語冰。
不過,來自帝鄉的人,自傲一些,也屬正常,畢竟鄱陽確實繁華。
作為宮中的管教女使,在這群麻雀...新任宮女面前,有著如同鷹隼般的威嚴,不過今日出來郊游,她們不想管得太多,否則這幫小丫頭又會想家了。
鄱陽好,我才不稀罕來開封呢!
這就是小丫頭們想家想到哭起來時,常說的一句話。
然而契約一簽,想隨便就走那是不行的,按規矩,“簽約”宮女們要在宮里工作滿四年,才能回去。
十一、二歲入宮,四年后回家,也趕得及嫁人。
而且,入過宮的宮女,因為在宮里學了規矩,長了見識,又學讀書寫字算數,具備了一個內當家的技能,回到家鄉嫁人,可不愁嫁。
皇帝是鄱陽人,念著家鄉的好,加上有提攜鄉親的意思,開封行在的宮女,過半都是從鄱陽招募。
大部分女子在宮里就待四年,回去后“身價倍增”。
所以,每年年底時,有司在鄱陽招募宮女,報名的人總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