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治所金城,出巡至此的李笠,登上南郊皋蘭山,舉目遠眺。
卻見黃河自西向東流淌,穿梭于群山之間,依山傍水的金城,不愧為“金城湯池”之名。
然而世間并無攻不破的“金城”,眼前這座金城,在數百年亂世之中,也逃不過兵災的反復沖擊。
他轉到旁邊臨時搭起來的涼棚內坐下,給同行的兒子們,講金城的歷史。
后漢末年,天下三分,后來三國歸晉,戰亂結束,太平降臨。
但是,這太平沒持續多久,中原再次大亂、晉室東遷。
河西、隴右地區,再次亂起來。
期間,經歷了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五涼(前涼、后涼、南涼、北涼、西涼)時期。
當中,西秦、南涼的國都就定在金城。
這么多個朝代(國家),國祚都不算長,所以包括金城在內的河西、隴右地區,長期處于動蕩、戰亂之中。
之后,河西、隴右地區又為魏國所有,暫時太平了。
卻在元魏末年,爆發了大規模叛亂,這場叛亂席卷關、隴,聲勢浩大。
之后,魏國變成了周國,現在,河西、隴右地區又歸楚國。
對于當地百姓來說,朝廷換來換去,好像一個個戲班在輪流登臺表演,對于他們來說,其實都沒什么區別。
所以,李氏楚國,在當地人看來,和三秦、五涼、魏、周,又有什么區別?
或許,過得二三十年,又換了個朝廷也說不一定。
年少的皇子們聽到這里,嚷嚷起來:“不會,我們家才不會!”
“到底會不會,那就看你們將來,努不努力了。”李笠笑了笑,繼續說:
“你們這一路過來也看到了,隴右地區,有許多堡寨,也就是塢堡,或者莊園。”
“這些塢堡,在亂世時,就是一個個保命的地方,塢堡,大多是宗族聚居支持,擁有大量部曲、私兵,抵御各類敵人,其中包括流寇、強盜、潰兵。”
“塢堡主要養活部曲私兵,就得有人種地,于是又雇傭莊客,附近百姓無法自保,紛紛投奔這些塢堡主、寨主,求得庇護。”
“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投奔塢堡的百姓,要么給塢堡主賣命,要么給塢堡主干活,不然,塢堡主憑什么保護他們?”
“天長日久,這些塢堡主在地方百姓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而朝廷派來的地方官,想要治理好地方,就得依靠這些塢堡主,即當地強宗著姓。”
李笠說的事情,對于八九歲的少年來說,有些“超綱”了,但李笠還是堅持念叨,確保兒子們從小就有基本的概念:
中樞對地方的治理,可不是看起來的那么容易,并不是往一個地方派了刺史、郡守、縣令,就能把當地管得妥妥當當。
長期的戰亂,使得各地百姓只能抱團取暖才能活下去,而不是依靠不靠譜的官府。
于是,出現了各種強宗著姓,成為一個個地頭蛇。
所以,地方上的一些大事,沒有地頭蛇們的認可和配合,地方官可是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