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說,此地頗似歸墟幻海……但君子之道,所謂節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磋,佩玉之儺!”
“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后玉鏘鳴也。”
上古之時,天周貴族的修行并無所謂的成熟的‘法術’‘道術’。
便是連‘神通’亦是十分模糊。
一切混沌原始,儀軌、巫術、神法、祭祀、符文、紋飾、通感、神通等等混在一起,乃至相互影響,錯雜,形成了三代神朝時期的術法。
因為舊天大道被破,而新天大道方立,故而一切都回到了最原始的狀態。
比起萬妖天庭、五色神庭時期,都差了很遠!
是故天周時期,有采詩之官,巡游四方。
將散落民間為修士所創的道韻和術法原型一一收集,然后由天周神朝最為精英的一群人刪減,創造。
采十方民智民情。
由最有智慧,境界最高的官方大修士融匯,修正,整理出‘詩’來!
這些詩便是天周時期,從巫術、神法、祭祀、儀軌之中孕育而出,最早的術法原型。
天周修士參修諸‘詩’,猶如如今的修士參道法,悟法術一樣!
但不同的是,當時的術法古樸晦澀,更是經由道君級數的大修士修訂,而普天之下的修士幾乎都會修這一套公開的法術匯編。
而他們也會將自己創造,參悟出種種法術,主動獻出,編入其中。
這便是上古術法大全的《詩經》!
天周末年已入中古,百家爭鳴時,如今的經學傳承,神通術法已經孕育雛形,但《詩經》依然是參修法術,乃至修士斗法的重要經典。
甚至到了仙漢時期,世家大族一樣要學《詩》的。
故而高昭所說的話,幾乎全部來源于《詩經》。
乃是《衛風.竹竿》中的一句,描述的乃是君子美女出行之時,佩戴玉飾,淇水泉源流淌的美好景象。
《衛風.竹竿》之中的四句短詩,幾乎都蘊含著一種原始的術法。
而這一句便是君子配玉之道。
天周神朝,修士無不佩玉。
他們將天地間種種的紋路銘刻在美玉之上,乃是介乎如今的法器和符箓之間的一種‘神器’。
一如昔年燕殊請蒼天煉藥。
蒼天顯化為璧,其上的每一顆猶如乳牙的釘紋,皆是大道的顯化。
玄門之玄,最早的含義,便是繩索交纏在玉器上留下的痕跡!
是故:云雷紋、饕餮紋、蒲紋、谷紋、渦紋等等銘刻大道的紋路,雕琢成器。
便是寄托著上古巫祭的種種巫術,神只留下的種種神術,乃至修士仰俯天地,察覺的種種道理,近乎符箓、法器、祭祀、禮器融匯的一種東西。
上古修士投擲玉器可以爆發如今符箓一般的通天之能。
又能發動祭儀軌。
乃至與之共鳴施法……
所以高昭一身的玉器,著實都是佩戴在外的符箓和法器。
而佩玉之儺,便是統御全身上下的玉器,猶如儺法一般的大型祭儀。
它也是一種步法,講究身上的玉器在腳步中碰撞,猶如琳瑯鏘鳴一般。
由徵角宮羽這般的正音,將所有的巫法神術,玉佩銘刻的大道和諧共鳴,加持于自身。
高昭平心靜氣。
一但腳步錯亂,周身玉佩上的神光碰撞之后就會有沖突,亦難如天音一般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