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從太原郡發兵,太原郡東面也是太行山,只能從太原郡東出攻打趙國邯鄲北面的井陘,然后再從井陘揮師南下直插邯鄲。這條路線可以說是深入趙國腹地,危機難料。”
“從井陘南下攻打邯鄲路城較遠不說,中間還隔有數城,進攻速度無法確定。”
“第二條路線就是由河內郡揮師北上,一路攻城拔寨,逼出邯鄲主力,再決一死戰。這條路線距離邯鄲較近,可趙國在邯鄲城南面修有長城,長城西接太行,東接漳水。長城南面又有漳水以及趙國的數城,可以說伐趙之路并不容易。以臣估計,覆滅趙國所以要調動大軍少則三十萬,多則四十萬。”
眾臣都聽明白了,也就是說不管從南北那條路攻打趙國邯鄲,秦國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不過這也是再所難免的,如今所要商議的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覆滅趙國。
田單說道:“不如直接率領四十萬大軍從河內郡北上,穩扎穩打,趙國必會出主力迎敵,我軍摧毀趙軍主力,趙國也就無力抵抗,必滅。”
其余大臣聽了較為認可,由白起,司馬錯等老將領兵,四十萬大軍滅趙,確實是較為穩妥的辦法。
司馬梗道:“何不南北兩路夾擊趙國邯鄲?”
樗里疾搖了搖頭道:“從太原郡出發路程遙遠不說,井陘乃是趙國腹地,從井陘南下到邯鄲就是在趙國的肚子里進軍,若是糧草被斷,后果可想而知。”
殿中大臣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都在思索著比四十萬大軍直接北上硬攻要好的方案。
這時嬴政淡淡道:“其一,如今已經是六月,趙國大旱,距離秋收還有兩三月左右,就算下雨也無濟于事。其二,趙王如今正在謀劃攻燕。”
大臣們一聽,雙眼發光,魏冉道:“還是君上明察。”
然后又道:“如此形式,相比諸位皆有良策,還請速速道來。”
這時田單道:“趙國大旱,百姓受難,民心思動。所以趙王是一定會向燕開戰,滅燕救趙。臣敢斷言,最遲明年開春,趙必向燕開戰。趙既大旱,又和燕交戰,此次絕對是我秦國千載難逢的機會。”
“臣以為,南北夾擊邯鄲之策可以商議。”
這時尉繚道:“下官有一策,頓弱曾言,秦滅六國文武并重。下官以為,可以派遣使者攜帶重金前往趙國,結交趙國重臣,以亂其政,施行內外滅趙之策。”
魏冉道:“此計我秦國已在實施,內閣張儀如今就是在趙國。”
尉繚道:“張副首輔名聲在外,能力自然是不用說,可正是因此趙國對他必會倍加防備,成效不大。此為其一;且張大人貴為我秦國從二品大員,身份之高,若秦趙開戰,趙國不顧規矩將其扣押,用來威脅我秦國大軍,秦國如何自處。此為其二。”
殿中眾人這才醒悟,是啊,張儀外交能力非凡,這是天下都知道的,趙國又豈會對其不防。
朝中大臣們都進入了一個誤區,能力太強,人家都不讓你發揮出來,又有何用。
魏冉等軍機閣幾人這才真的開始重視尉繚,果然,嬴政看重的人,沒有一個簡單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