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普通人能接受高端豬肉,公司自然會考慮面向大眾市場。
但現實是產能受限,空有偌大的市場,沒有足夠的產品。
不需要多討論,擴大生產就被提上了日程。
養豬場擴建工程早就啟動起來,好在原來的養豬場選址原就考慮到擴建的問題,留有充足的余地。
這次擴大規模不需要再從總公司口袋里掏錢了。
且不說養豬場如今每天是“豬滾滾而出,錢滾滾而來”——按照平均每斤7元的價格,養豬場一天能入賬差不多30萬。
最令嘉谷眾人震驚的是,高端農業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但是利潤驚人。
除了養豬場的建設標準較高,投入成本也高之外,因為大量采用牧草養豬,飼料成本遠低于一般養豬戶,綜合起來的話,嘉谷養豬成本略低于一般養豬戶。
但是售價高啊!
高價是建立在與眾不同的基礎上的,憑借著豬肉的極高品質,嘉谷有底氣開出比普通豬肉高出近一倍的昂貴價格,而且還供不應求。
近50%的利潤率啊,太驚人有木有?
唯有齊政心知肚明。
沒有靈陣的支撐,根本做不到這么低的成本,這么高的品質。
整個嘉谷的靈魂和核心,不是齊政,而是靈陣。
當然,前期投資是沒有那么快就收回來的,但不是有銀行嗎?
以現在養豬場的日流水和訂單,是銀行哭著喊著要給養豬場提供貸款。
能用貸款發展,為什么還要自己投資呢?
因此以原養豬場作為抵押,輕輕松松的就從銀行貸了一筆足以將養豬場擴大兩倍的資金。
擴建后的養豬場年出欄規模達到15萬頭,占地1000畝,如果繞著養豬場走一圈,需要整整一個半小時。
如此體量的養豬場,是不是全國最大的單體養殖規模不好說,但一定是本省最大的養豬場了。
同時也是最先進、最現代化的養豬場。
有了前期的經驗,新建后的養豬場能做到每個飼養員可同時喂養5000頭豬,機械化、自動化的程度進一步提升。
豬場的擴建、設備的選購、豬苗的補充……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李東亮一一負責,齊政只需默默地按圖索驥布置好靈陣,就沒他什么事了。
擴建后的養豬場,年產值能達到三個億左右,在這個年代,已經是非常牛逼了。
農業有一個規律:
農產品,銷售上個百萬,入門門檻低,基本上誰用心都可以做成;
上千萬,有個能人即可;
上億是一個關鍵的坎,這要看你有沒有培養人的能力了。因為你可以代表自己發聲,終于可以參與或者組織行業活動了;
上百億以后,可以代表行業發聲并且挑頭擔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