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二戰時期,我國一直都是世界上大豆生產量最高的國家,約占據世界大豆產量的90%。
到了二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切斷了東亞對美國運輸大豆的交通線,同時,在戰爭期間,黃油的生產也遭遇到了阻力,不得不使用人造黃油替代……
以上種種因素迫使美國自力更生,自己生產大豆。
1941年美國農業部開始第一個政府大豆價格支持計劃,鼓勵農民生產大豆。結果一年之后,美國的大豆產量就超過了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一直保持到今天。而且到1973年,大豆已經成為美國的頭號經濟作物,并領先于小麥和玉米。
我國大豆在9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是不需要進口的,不過其后,大豆進口開始迅速增長。
在01年大豆進口達到1394萬噸的歷史高點之后,為了保護國內大豆生產,國家出手了。
當年6月份我國頒布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要求進口農產品原材料要向農業部申請“安全證書”。
這還沒完。就在去年,農業部又公布了針對轉基因農產品采取的臨時措施:向國內出口轉基因生物的境外公司,在申請安全證書的基礎上,持本國或第三國有關機構出具的安全評價有效文件,向農業部申請“臨時證明”,審查合格者方可在30天內被發放證明……
客觀來說,這一套連環拳是相當厲害的技術壁壘。
因為申領安全證書需要貨物到達我國口岸之后進行,一旦獲不得批準,巨大的損失將由美國供應商承擔。
而且除了設置“安全證書”關卡,去年3月,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轉基因大豆還被停牌了。
這兩項措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去年進口大豆量降至1132萬噸。
但美國也不是好惹的。
所謂有來有往。今年三月,美國突然對我國鑄鐵管配件征收反傾銷稅,中美貿易戰風生水起。三個月后,又對糖精征收反傾銷稅……
直到美國農業部發布月度供需報告調減美豆產量。
……
齊政基于記憶的預測沒有錯。
8月25日,美國農業部宣布,美方有可能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中方阻止美豆進口的問題,并聲稱中方以缺乏科學根據的植物檢疫為由“無端中端”美豆的進口。
雙重施壓下,在美方商務部部長帶著縮小貿易赤字的任務訪華后,兩項具有政|治示誠意義的采購大單被拋向美國:一是價值67億美元的飛機、汽車合同;其二是包括14億美元大豆在內的農產品及電信合同。
齊政看到這個相關報道后,扼腕嘆息。
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也許在決策者看來,多進口還是少進口一些美豆似乎并不重要,特別是這項舉措是為了實現更廣泛的國際政|治目的。
但美國在這項農產品采購的背后,還有著一連串的后手,看似簡單的美豆采購,帶來了國內豆農和大豆加工業的連鎖反應,絕對出乎了決策者的意料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