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又雇傭專業的調查公司拿到不少第一手大豆產地數據,根據基金內部分析,如果沒有太大變故,明年美國大豆產量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很小。”蘇放將分析報告遞給齊政,介紹道。
齊政翻開資料,快速瀏覽了一遍,隨即苦笑。
“如果這是精心的策劃,我只能說,實在是太處心積慮啊。”
可不是嗎?在國內大豆采購團購買大豆前,美國農業部放出“利多”消息,從而CBOT大豆價格上升;國內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不得不維持“高價采購”。
但按照基金內部分析,明年大豆一旦豐收,行情將突變——大豆價格肯定會跳水,想想都知道,到時國內大豆加工業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姜平則分析道:“實事求是地說,這談不上陰謀,但套路是肯定存在的。可惜國內實在是太缺乏風險意識和期貨交易經驗了,現在看來,這個虧是吃定了。”
齊政和蘇放都默默點頭。
……
此時的中國大豆采購團,可不知道自己正在主動伸頭鉆入美國人設下的“繩套”里。
尤其是李光富,眼看著談判就要達成,他的眼神里都流露出興奮的光芒。
他的北農豆業集團成立于90年,每年以29%的速度增長,今年壓榨規模已經達到350萬噸,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他的雄心是成為中國油脂行業的旗艦,下一個目標是年壓榨量達到500萬噸。
為此,這次采購李光富拋出去的采購單高達80萬噸,一舉超過國內糧油進出口界的大佬國糧集團,毫無懸念成為中方代表團的主角。
此前的談判主要僵持在價格上,因為美國人堅持采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礎,而中方也不是不知道這樣會吃虧,所以不肯輕易答應。
但以李光富為首的企業代表更為犯嘀咕的是,大豆期貨下一步的價格會怎樣?上升?還是下跌?
要知道,即使簽完合同后馬上發貨,到達國內東部港口最快也要兩個月,兩個月時間價格降下來自然好,接著漲可就完了。
這就是風險所在。雖然很多專家都說現在的價格已經是歷年來罕見的,基本上達到了頂點。可是誰知道呢?李光富知道,生意場上沒有絕對的事,專家的話更是不能百分百信任。
又談了兩天,李光富他們就繃不住了,談判基本按照美方意愿達成,簽約儀式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董事局會議室里舉行。
簽約現場,爆出了一個冷門:在簽完預定250萬噸大豆的采購合同后,雙方竟然又簽了一份250噸的意向合同!
以至于美國大豆協會人士激動地指出,如果第二份合同能夠履行,中國本年度采購將達到900萬噸,在進口量中占比將接近50%。
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整個交易大廳,全場震撼,交易員全部停止叫賣,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李光富等中方企業代表一時也是躊躇滿志。
而消息第一時間傳至紐約,齊政、姜平等人得知后,卻是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