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講,即使是事先預料到大豆價格會下跌的姜平,也沒想到,會下跌得這么的慘烈,這么的……悲壯!
美國人這一手賊溜的操作,不僅是中國企業,甚至是全球市場,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多少不明真相的國際投機玩家,進入大豆期貨市場,在價格高位接手,然后被套牢——華爾街的金融資本割韭菜的手段簡直不要太熟練了。
反手“做空”市場的姜平自然能一邊收獲巨利,一邊樂呵呵地當吃瓜群眾,看著期貨市場上一眾被割韭菜的玩家們割肉離場,但國內的大豆商就沒有心思看熱鬧了。
隨著國際大豆價格的大跳水,國內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贏利變為全行業虧損——還是巨虧的那種。
規模較大的那些大豆商還能勉力支撐,但很多中小型大豆加工商本就實力一般,高價位采購的大豆已經成為燙手山芋。
國內大豆商一片驚恐,部分加工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甚至是選擇逃跑了——已經訂購的大豆干脆不要了,美國人再打電話來要求履約,關機的關機,停機的停機,總之電話無法接通了……
國內就此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洗船”事件。
所謂“洗船”,就是大豆采購商面對著明顯的價差,采取了違約行為,放棄原先在高價位簽訂的采購合同和定金。
一船船的美國大豆沒有人接手了,集體違約引發了“大豆地震”。
美國人的手法和性格都是強悍而霸道的,先通過貿易把大豆輸入國內,然后通過嫻熟的期貨操作,是中國油脂業行業一夜虧損,緊接著,想逃債嗎?沒門!得坐下來談。
面對中方的集體違約,美方大豆供應商著手起訴中國進口商毀約,索賠金額高達60億元左右;
國際糧商聯合抵制中國民營企業,除一部分他們參股的中國企業外,對其他中國進口商不再報價;
這些供應商還聯合修改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合同文本,修改后的合同條款對中國進口商更為不利……
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人,中方怒了,準確地說是國內的媒體怒了:
“大豆價格被操縱了嗎?”“中國為何以最高價購買美國大豆?”
“國際基金高位狩獵中國!”“美國農業部和大豆協會提供虛假數據!”
“中國式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為何沒有定價權?”……
媒體才不管你違約不違約的,在他們看來,中國企業就是這次國際大豆市場中風云突變中的最大受害者,而這背后明顯有美國人的陰謀……
怎么,坑了一把還不夠,現在還想通過起訴我們違約,再坑我們一把?
簡直欺人太甚!